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人文读本·文化故事

西湖边,曾有一群神奇动物
给我们带来欢笑

湖滨的石狮
动物园石虎
你的孩子
也在爬吗

上图:杭州动物园的老虎塑像
下图:从湖滨搬到三潭印月的小石狮

  在杭州长大的60后、70后、80后,如果去翻翻老相册,这几个童年“打卡点”,估计很容易就会撞到一块儿——六公园滑得像滑滑梯一样的石狮子、杭州动物园虎山前的假老虎,还有永远觉得不像但每次都要去爬的吴山“十二生肖石”。

  上周末,我们在钱江晚报官方微信征集“超龄儿童”们的童年记忆,而它们就是大家留言最多拥有回忆最集中的地方。

  弹指间,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童年渐渐淡去,永远无法重来。但无论何时,这些承载了满满回忆的儿时“网红地”,都会让我们会心一笑,如同蒙了灰的青葱记忆,被轻吹了一口气。

  这些“西湖边的神奇动物”,都是从何处来,现在又在何处?

  坐标:湖滨六公园

  这对石狮子你爬过没

  “爬石狮子要排队。”放在二三十年前,这句话是一点没错的。西湖边的石狮子不少,但在当年能让伢儿们抢着去爬的,就这一对——坐落在湖滨公园志愿军像附近,个头就一米多高,靠近路边,沿着湖滨路走就能看到。

  现在,从庆春路湖滨路交叉口,沿湖滨路步行街往南约100米,就能看见高高的木门廊,两头大石狮子分立两侧,威武庄严有气势。而那对曾经每天跟伢儿嬉闹的可爱小狮子,已经挪走了。

  为什么都喜欢爬这对小狮子,身高合适啊。左踮一脚右蹬一下,伢儿就趴到了石狮背上,这时候就看各自的壁虎功了——光溜溜的狮背上,可待不久,在地心引力下,身体不可违抗地一点点往下滑,滑到尾端的狮臀部位,终于撑不住一跳落地,无奈地把狮子让给下一个写满一脸跃跃欲试的小朋友。

  于是,这对石狮子的背也越来越滑,攀爬的难度系数越来越高。但却很少会有人问起,这对石狮从何时起,成了杭州人儿时的玩伴?

  据《西湖览胜》记载,这一大一小两对石狮子,是清代在修建梅花碑道路时,从地下挖出来的,这个地方,原本是清代的织造衙门。

  为什么石狮子被搬到了后来的湖滨公园?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湖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无从考据,只知道清代时,湖滨一带是八旗子弟练兵的地盘,湖城之间砌着高高的城墙,一直到1913年拆除城墙,西湖才和杭州城融为一体。

  在1933年的报纸上,还有这么一段描述湖滨公园的文字,里面就提到这两对石狮,“水泥的电灯柱,楠木的茅亭,大和小的两对雕刻极精的石狮子,红漆的铁椅,铁链的栏杆,配着一对古气盎然的石翁仲,真是上下古今珠联璧合了。”当时,电力还没在杭城完全普及,六公园已经有了路灯,可见有多么时髦。小伙子们喜欢在六公园“跑马”(骑马),女孩子则来这里骑“自由车”(自行车),玩得累了,就去湖边的冰店喝杯冷饮。

  就这样,这对石狮子经历着一代又一代孩童的亲昵攀爬,直到2016年夏天才跟父母“分家”,搬到了小瀛洲,也就是三潭映月,放置在“竹径通幽”一景的入口处,还进行了打磨和修复。

  其中一头小狮子,依旧是缺胳膊少腿的“狮中维纳斯”,但是狮容仍旧是一脸欢喜雀跃,就像当年围在它身边的伢儿们的笑脸一样。

  坐标:杭州动物园虎山前

  第一次跟石虎拍照差点吓哭

  像我们这样不在杭州长大的80后,对六公园的石狮子或许没有印象,但一提到杭州动物园虎山前的那只石老虎,脑海里立马搜索出童年相册里那张无比尴尬的照片——

  “门票这么贵,照片总要拍一张的咯。”第一次来杭州游玩动物园的我,被爸爸“强制”地扶上石虎,撑在虎背上的双手微微在抖,一边听着山洞里回荡的虎啸声,一边总担心身下的老虎会突然动起来。那张表情哭笑不得的照片,至今仍是全家人的笑料。

  有人说,翻翻杭州人的旧相册,估计一半以上都能找到这只石老虎。春游拍的,过生日拍的,或是班集体活动拍的,这头“森林之王”妥妥承包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周一中午,阳光不错,沿着杭州动物园的上坡道一直走,差不多走到西面最高的地方,就到了虎山。远远地,我就看见了那只威风凛凛的石老虎。

  曾在杭州动物园工作的老同志回忆说,1975年杭州动物园从钱王祠搬到虎跑之后,虎山旁边就有这只石老虎了。这只石老虎比真老虎进园的时间都早。

  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当年动物园还没开放的时候,他溜进去看过,“真老虎还没运到虎山里,那只石老虎已经在了。”

  这只石老虎,长约2米,高1米多,完全按照真老虎的比例来做的。里面水泥浇筑,外面刷上漆釉,只能算是动物园里的一处造景。

  只是,来玩的游客都特别想跟它合影。几十年过去了,石老虎旁等待合影的队伍还是那么长。那些年轻父母们,挨个把孩子往老虎身上抱,不忘附带一句,“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在这里拍过照”。

  那天,我等了18分钟,才有机会抓拍到一张石老虎的单独照片。

  这些年来,石老虎也很受照顾,发现有破损、掉漆等问题,园方都会第一时间解决。没办法,谁让它是杭州动物园出镜率最高的“明星”呢?

  坐标:吴山十二生肖石

  每天放学都要去野一下

  在投票童年记忆里“西湖边的神奇动物”时,一位打小混城南长大的小伙伴,大喊一声“十二生肖石”,还补上一句“我每天放学都要去爬的”。

  这个名字太具象,以至于我一路摸索而去,最后站在这组“十二生肖石”前时,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啥,这都谁像谁呀?”

  从吴山景区的正门进去,右转后沿着粮道山路一直走,便可看到“十二生肖石”。

  没人指点迷津,任何初来乍到的人,都不敢相信,这组抽象的天然形成的石头景里,藏着“十二生肖”——尽管一旁的指示牌上,明确提示着每个生肖的位置,但有些生肖仍需在特定角度看,才能找到一些形神之似。

  “这些石头应该从地质时期就在这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吴山景区管理处的王兴臣告诉我,虽然它们不是人工雕凿而成,但它们早被大家赋予了雕塑的象征意义。

  最早,“十二生肖石”叫“巫山十二峰”。清代的《湖山便览》记载:火德庙前俊石十二,玲珑剔透,如山峰离立,各以形象名之,曰笔架、曰香炉、曰棋盘、曰玉笋、曰龟息、曰盘龙、曰剑泉、曰牛眠、曰舞鹤、曰鸣凤、曰伏虎,统称十二峰。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的老百姓们以“十二生肖”为之命名。这一想象更加通俗易懂,也更讨伢儿们的喜欢。

  “你看,这个角度看过去,右上角像不像一只伏虎,下面那一块像不像一只用前臂去撩老虎的猴子?”王兴臣指给我看,再旁移,老虎边上有一溜颜色与周围明显相差的岩体,最前端有一点尖尖的突出,这便是“蛇”。

  站在一旁的王大伯有不同意见了,“我们住在附近的人,都觉得它才是蛇。”他指着一处角落里的岩石说,“你看,这长长的一条白色,趴在石头表面上,像不像白蛇?”

  其实,大部分的“生肖石”按我的眼光看过来,都没有那么像,需要脑补才能与生肖对应起来。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丝毫不妨碍它成为吴山上欢笑最多的一处地方。

  城南混大的同事告诉我,“我们小时候,男孩子就喜欢拿这些石头当掩体,玩打仗的游戏;女孩子喜欢爬到一些平缓的石头上骑着坐着,跟小伙伴聊着天。”

  我快离开时,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带着两岁半的娃来“十二生肖石”玩,小朋友个头小,只能在低矮的几处石头上来回打转。这位妈妈告诉我,“只要来这里,他自己就能玩得很开心。”

  王大伯也说,他退休后最喜欢来这里,有时跟邻居、朋友靠着石头坐坐聊天,有时指点游客认认十二生肖,日子过得蛮有意思。

  这一组天然形成的奇石岩体,把不同年代的快乐折叠在了一起。 (下转3版)


钱江晚报 人文读本·文化故事 a0002 湖滨的石狮
动物园石虎
你的孩子
也在爬吗
2020-05-31 钱江晚报2020-05-3100017;钱江晚报2020-05-3100016;20901209|;20901208| 2 2020年05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