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小时·新闻

太湖之滨,升起太空梦

民营火箭“朱雀二号”最快今年底明年初具备发射条件,正式迈入商用领域

杜方平

  春末夏初。长三角地区,太湖之滨某个山岙,“朱雀二号”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为今年底和明年初预定的目标进行冲刺。

  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湖州智能制造基地总经理杜方平,面对记者团的采访意犹未尽,但他要尽快赶往北京总部汇报进展。

  得益于长三角地区在高端制造业上的技术优势和基础,一条全新的民营运载火箭生产供应链已经快速形成,为蓝箭火箭的研制、市场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蓝箭航天落户湖州

  引来民间资本追捧

  在太湖之滨的湖州经济开发区,大巴车行至一个山岙,一个体量在24000平方米左右的巨大蓝色建筑出现在面前。蓝箭航天湖州智能制造基地的智能制造厂区就在这里。而20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山岙,是基地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火箭发动机热试验中心。

  在偌大的厂房里,我国第一枚试发射成功的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装置完成了历史使命,和其他火箭模型排在一起,仿佛一位退役的老兵。有着自豪,也有着不甘。

  而在厂房的保密区域内,朱雀二号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制造也到了最后的实测阶段。和朱雀一号不同的是,朱雀二号火箭用的是液态燃剂。按照杜方平的理想化预计,它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具备发射条件,正式迈入商用领域。

  这距离公司落户湖州,时间才过去两年多。这样的进展速度,是杜方平没有想到的。

  2017年11月份,蓝箭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洽谈,12月份双方已经达成基本意向,2018年2月1日就正式签约。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熊全龙拍板,到买下厂房交给蓝箭用,前后只用了3天。然后,3月份就立马开始改造厂房。

  杜方平对湖州市政府的办事效率赞叹不已。让杜方平感触最深的是政府提出的“只让企业找一次”,只要企业找管委会一次,管委会就会主动派专人对接。

  “长三角经济基础雄厚,湖州周边的相关高端制造产业链配套比较齐全;湖州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处在长三角1-2小时经济圈腹地;湖州周边人才集聚,无论是专业研究机构和技术工人支持都有保证;湖州环境优美,山区平缓,污染较少,尤其适合火箭试验基地需要噪音低的特殊要求;另外湖州周边长三角地区社会民营资本丰厚,可以为像航天这样的尖端技术研制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在杜方平眼里,湖州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在蓝箭航天的计划里,公司预计到2022年年产200台液体火箭发动机,15-20枚液体火箭。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为全球市场提供标准化发射服务解决方案。

  公司落户两年来,已经引来湖州周边民间资本追捧。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累计获得15亿元投资。

  5月9日至15日,蓝箭发动机和火箭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联合试验。试验的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标志着发动机基本可以定型。

  杜方平乐观地预计,最快今年三季度该发动机就可以实现小批量生产,交付后可以用作火箭的总装。

  “我们火箭发动机研发速度非常快,用3年时间走完了特斯拉10年的路程。我们自主创新的发动机技术水平与SpaceX 成立10年后发动机的水平齐平。同时,蓝箭的液氧甲烷火箭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其造价更经济(成本只有其他燃料的1/3)、更环保(无污染,绿色推动)、更实用(可重复使用,最多可试验10次以上)。”

  朱雀二号火箭最大运力设计,是将8吨的有效载荷送到36000千米轨道,目前它的一级起飞推力是1340吨。如果按照设计载荷,成功试验后,应该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预计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朱雀二号的第一枚火箭就可以具备飞行实验的能力。”杜永平说,“这将是第一枚浙江制造的火箭。”

  产业链配套企业

  布局长三角地区

  2018年10月,“朱雀·南太湖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最终,该火箭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惋惜的是,三级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卫星未能入轨。

  即便如此,这也是有着浙江印记的航天事件。更何况,这是发生在一个民营经济大省和一个民营航天科技公司之间的飞天梦想。

  北京蓝箭航天具备国内唯一火箭全系统研制能力的完整团队,而落户湖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是其全资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到时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3.7亿元。

  蓝箭航天的落地,对湖州产生的重要意义不限于此。

  蓝箭航天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按照湖州的产业和生态要求,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协同绿色创新。

  航空航天应用产业成为湖州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发射次数逐年递增,必将促进图像信息、空天大数据、商业预测等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生产。

  而事实上,对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这样的红利已经显现。蓝箭航天落户后,一些与航天产业有关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已经获得订单,它们中有的生产火箭外壳,有的生产配套发动机。

  杜方平说,刚落户湖州时,周边火箭产业链布局几乎为零。如今,大概有接近1/3的供应商,已经布局在湖州及长三角地区。

  “比如,火箭一台发动机大概会用到40多个导管。目前,从导管原材料到各种导管的交付,都可以在长三角地区完成。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苏州、无锡,以及湖州的长兴、德清等地。”杜方平说。

  今年3月3日,台州吉利卫星项目在台州开工。这一项目是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在长三角地区,短短三年内,就出现这样的产业集聚,必将推动民营航天产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研制进程的加快,可能也会倾向于更多将供应商和相关的产业链布局在长三角地区。因为若能在长三角形成产业集聚,火箭生产成本将大大降低。”在杜方平的未来预想里,蕴藏着配套产业的现实和理想。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8 太湖之滨,升起太空梦 2020-06-02 钱江晚报2020-06-0200018;20923323;20923327;20923329 2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