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2版:金融特刊

文章导航

服务实体 砥砺前行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服务实体 砥砺前行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建设“重要窗口”的开局之年,这是浙江赋予2020年的历史定位。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服务实体为使命,以防控金融风险为底线,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强建设“重要窗口”的金融要素支撑,践行金融担当,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复工复产 “疫”不容辞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对于民营经济大省浙江而言,金融好,是建立在经济好的基础上,是建立在民营经济好的基础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陷入寒冬之中。受疫情影响,民营和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和正常经营受到较大冲击。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在打赢“两战”中积极作为。

  “三减”联动是我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是地方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的一次重要实践,旨在通过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平台型、业主型企业减息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全省500多家平台型企业对20万家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减租减费15.1亿元,获得银行减息、财政贴息及补助4亿元,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让金融政策支持更有效,财政资金扶持更精准。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结合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成立金融支持复工复产专项小组,牵头组建融资畅通、“三减”联动等工作专班,聚焦共性难点问题,找准政策着力点。

  在各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浙江的央行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使用额、发放额和进度均居全国第一;已为9.5万家企业的6770亿元到期贷款实施了周转、展期、重组、延长还款期限等措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企业,减息让利金额达62.4亿元。

  同时,联合相关部门、机构组建了238支金融服务小分队和596名金融顾问团队,充实到一线金融服务中,目前已对接企业5.1万家次,解决问题2.2万个。

聚焦难点 打通堵点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难题。

  浙江的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经济活力所在,但同样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烦恼。去年,浙江启动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旨在进一步打通金融与实体间“任督二脉”,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其根本目的就是把‘最多跑一次’融入到金融治理中,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始终把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人行、银保监等有关部门构建一个平台、三张名单、N条路径的“1+3+N”工作体系,全力破解续贷转贷难、抵质押担保难、精准服务难等堵点难点问题。

  企业“淘”贷款, 银行来“抢单”。在湖州,银行发放贷款靠“抢单”,已不是件新鲜事。去年,当地金融办推出线上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绿贷通”,企业发布融资需求后,36家银行同一时间进行抢单,前3家抢单的银行可获得对接资格,企业再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被选中的银行要在企业提出办理申请后,1个工作日内接单响应、3个工作日内主动服务、9个工作日完成评估。

  前不久,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节能环保企业尝到了“绿贷通”的甜头。“我们发布了50万元的贷款需求,当天就有银行上门对接,到企业走访调查,3天后就为我们授信50万元,需要时可以随时办理。”企业负责人对此感触颇深。以前为了贷款,挨家跑银行,而且要预估全年资金额度,“报个1000万元,能批下来600万元就不错了。现在,这个平台很方便,企业可以根据资金情况随时发布贷款需求。”

  “长期以来,企业需要想尽办法找银行,而银行的各种产品非常多,企业也搞不清楚。”湖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抢单方式,有效解决企业长时间等“贷”问题,同时,将信贷数据接入湖州城市数字大脑,增强资金供需双方透明度,缩短授信调查时间,有效降低银行授信和企业融资成本。

  截至6月底,湖州已有1.39万余家中小微企业通过“绿贷通”平台获得银行授信1600多亿元。

  政银企携手攻难克坚,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如今,方便、实惠的金融服务不断为小微企业“输血”“造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金融支持下驶上了发展“快车道”。针对抵质押担保难问题,深化动产、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抵质押方式创新,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撬动小微和“三农”融资;针对融资链条长问题,督促信贷全流程限时办结,引导部分机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支行、审批时限大幅缩短;针对续贷转贷烦问题,推动银行提前与企业沟通续贷事宜,推广年审制、无缝续贷、循环贷等还款方式创新,提升转贷效率。同时,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滴灌作用”,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金融改革 蹄疾步稳

  浙江的活力之源就在于改革。

  近年来,浙江稳步推进全省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对“7+4+1”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联动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移动支付之省和金融特色小镇建设。成功引入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世界银行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大力支持蚂蚁科技等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协同推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新兴金融中心。

  5月15日,浙江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出台《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包括总则、地方金融组织监督管理、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法律责任以及附则六个章节52条,进一步规范地方金融活动。目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正加快推进条例宣传培训、配套制度制定、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实践、信息化保障等。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浙江金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宁波普惠金融改革、湖州和衢州绿色金融改革等试点“多点开花”,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有效经验,浙江也成为全国至今金改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勇于创新突破,争当全国区域金改试点“排头兵”。眼下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在全国推广;温州金改推进了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并启动了以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为主题的新一轮改革;湖州衢州绿色金改探索建立一批绿色金融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有力支持当地支柱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丽水农村金改创新发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农户贷款满足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成功获批;建立高等院校与金改试点城市互动机制,加大优秀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力度,切实把“盆景”转化为“风景”。

  守住风险底线,下好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先手棋”。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创新使用纾困基金、债转股等工具,用改革的方法精准有序对冲化解了一批单体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全国首创线上线下结合的金融风险排查处置机制,通过“天罗”归集18个部门数据、建成14个功能模块,通过“地网”形成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工作格局,为精准监测和有效防控重大风险打下较好基础。

  截至4月末,全省不良率从2016年最高时的2.59%降到0.94%,为全国最低省份之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建设“重要窗口”,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集聚度、活跃度、贡献度和创新的能力、动力、活力。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大力抓好金融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着力打造“人才保”“人才贷”“人才板”等全链条一体化金融服务,不断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金融支持体系,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人才激励和服务力度,用好用活用足金融资源,一方面支持企业引进优秀人才,筑巢引凤;另一方面致力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形成发展合力,为浙江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集聚金融的磅礴力量。


钱江晚报 金融特刊 b0002 服务实体 砥砺前行 2020-06-30 钱江晚报2020-06-3000003;钱江晚报2020-06-3000006;钱江晚报2020-06-3000008;钱江晚报2020-06-3000010;钱江晚报2020-06-3000013 2 2020年06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