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大学生体检查出肺结节,家里两个叔叔都患肺癌,要不要手术?
10%肺结节可能是癌,定期复查很重要
浙大四院成立浙中肺结节诊疗中心。 |
随着CT等影像检查技术的提高,肺结节在体检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查出肺结节后,有些人如惊弓之鸟,焦虑又恐慌;有的人则完全不当回事,连定期随访都不放在心上。
结节到底是好是坏,患者无法直接从肺结节的“外貌”得出结论,需要到肺结节门诊就诊。国内知名肺结节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凯教授分享了两个临床案例,看看专家是如何识破肺结节的真面目。
19岁的小高是一名大学生,义乌本地人。今年7月底,小高通过体检意外发现了一颗8毫米大小的肺结节。
父母一看到这三个字,相当慌张,立即来到了浙大四院肺结节多学科门诊。见到医生时立即道出,小高的两位有血缘关系的叔叔都患有肺癌。
肺部CT检查中,肺部小于3厘米的高密度影都被称为肺结节。这其中,也有不少是被误会的“好人”,例如因为感染肺炎、肺结核等痊愈后留下的疤痕显影,当然还有“坏人”,比如早期肺癌、淋巴瘤、转移癌等等。
王凯教授查看肺部CT影像检查后发现,属于磨玻璃结节,确实有中高风险。
“医生,是不是赶紧给他安排手术?”小高父母十分着急。王凯教授表示,对于8毫米以上的肺结节根据患者年纪、结节大小、有无吸烟史、家族史等相关因素,分为低中高三类风险级。建议小高3个月后复查肺部CT再行观察和判断。
鲍先生两年前查出有多发性肺结节,肺结节大小分别为3毫米、5毫米。因为在义乌经营有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繁忙又长期出差外地,两个微小肺结节的事情被他忘在了脑后。
看到浙大四院发布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的消息,鲍先生的夫人替他挂号,硬是“押着”他来到了医院。在问诊过程中,专家们发现鲍先生不仅有长达10年的吸烟史,由于疲于应酬,有时候一天就能抽掉半包香烟。
得益于肺结节多学科门诊的便捷通道,20分钟后,肺部CT复查结果已经出现在了诊室的大屏幕上。放射科专家杨虹首先读片,两个肺结节分别长大了8毫米和1厘米大小。结合影像特点,呼吸科专家王凯教授和心胸外科专家杨泽山主任一致认为,两个肺结节都存在较大风险,建议尽快手术。
当天下午,鲍先生办理住院,次日完成胸腔镜下的微创肺段切除手术,病理结果显示系早期肺癌。“没想到,真让我中招了。”鲍先生术后第三天出院,感谢肺结节中心快速的绿色通道、便捷的高效服务的同时,还感叹自己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情形,“再小的肺结节也应该复诊,听医生的话。” 本报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金南星
浙大四院成立浙中肺结节中心
这些高危人群要做好筛查
为提高浙中及周边区域内肺结节规范化诊疗水平,8月8日上午,经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批准,浙大四院成立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浙中肺结节诊疗中心,同时浙江省医师协会授予浙大四院肺结节中心浙江省医师协会肺结节浙中专家会诊中心。
此前,浙大四院肺结节中心创新肺结节诊疗模式,在浙中地区率先开展“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国内一流的内外科综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声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浙大四院肺结节中心以心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放射影像科等优势学科为依托,由国内知名肺结节专家王凯教授牵头建立名医团队,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和全周期的肺结节管理理念。
王凯教授表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浙中肺结节诊治中心的成立体现了浙大四院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等相关学科的雄厚实力,将为浙中地区群众提供国内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有助于提升浙中及周边地区肺结节患者精准诊治,降低肺癌的死亡率。
同时,他提醒广大公众,数据显示10%的肺结节可能是癌,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的肺癌高危人群,通过低剂量CT检查来筛查肺结节: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 年支),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