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小时·大健康

60岁大伯深夜冒雨赶来接受治疗:有一丝希望,我就不能放弃

这个放疗室,24小时不打烊

从左至右:徐刚、颜金明、尹中明。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杨子宸

  深夜12点多,80岁的老吴在儿子的陪伴下,做完第五次放疗,准备回家。

  最近五天,老吴的儿子每天都在下班后陪父亲来治疗,“晚上放疗太方便了,我白天不用请假了。”

  此时,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物理科治疗室内,主管技师尹中明和同事徐刚、颜金明的面前还摆放着20多本治疗本。“今晚估计要3点结束。”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物理科的治疗室“24小时不打烊”。

  “如果只是工作时间开放,病人预约放疗时间需一个月左右。” 尹中明和同事加班加点的结果就是:放疗病人一周左右就可接受治疗。

  “对患者来说,等候的每一分钟都很煎熬。”将心比心,从业20多年的徐刚很能理解那种焦灼。

60岁大伯深夜冒雨赶来接受治疗:有一丝希望,我就不能放弃

这个放疗室,24小时不打烊

  综合性医院的夜晚,匆忙而来的患者大多都是急诊:慌乱、嘈杂、急促。

  夜幕下的国科大肿瘤医院,放射物理科所在的三幢大楼灯火通明,候诊区坐着20多位患者和家属们,因为是分时段预约,虽然人来人往不断,却很安静。只是,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来这里的每一位患者都在经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对肿瘤患者来说,每一次治疗都是一场“生死战”。

  老吴算是一位新病人,前段时间刚被确诊为肺癌,因为不适合手术,他接受放射治疗。

  每次治疗老吴都由儿子陪护。“我白天要上班,没办法每天都请假陪爸爸,医生说晚上也能做,对我来说,那是最合适的。”住在萧山的儿子说:“我一般晚上7点多下班,吃完饭赶过来。不耽误工作。”平时老吴10点多就能结束治疗,当天儿子加班,回来得迟,所以来医院也有些晚。

  轮到老吴时,尹中明和徐刚、颜金明走进治疗室,给他穿戴上模具,帮他摆好体位。放射治疗,需要病人躺在正确的位置。这个工作需要多人合作。

  一切准备妥当后,三位医师快速走出治疗室,进入操作间,开机、治疗。整个过程安静、迅速。“我们进出步速都很快,有时候是小跑。每节省一分钟,下一位病人就能快一点。” 尹中明形容他们的工作节奏:值班的时候尽量少喝水,不去厕所,“病人太多,来不及。”

  机房里,仅容得下三四个人的隔间里,尹中明的两位同事正坐在一张小方桌前吃米线,他们刚刚交班结束,这是他们的晚饭。桌子上还放着几盒方便面,那是下一班同事的宵夜。

  38岁的尹中明做放射治疗已经10多年,接诊了无数患者。有位60多岁的男性肺癌患者,让他印象深刻。他从外地来做放疗,租住在医院附近。有一晚,尹中明通知他来做治疗,他说自己不舒服,来不了。没想到半夜1点多,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又赶来了。“他说后来人感觉好了一点,不能轻易放弃治疗机会,就硬撑着赶来。那晚,还下着很大的雨。”这让尹中明特别有感触,“觉得我们加班加点很有意义,对患者来说,能早点治疗就多一份希望。”

  放射物理科有9台机器,每天预约治疗的患者有900多位。“患者每年都在增加,如果正常预约,平均要一个到两个月。所以我们晚上也工作,安排合适的患者晚上治疗,提高周转率。其实,白天的治疗从早上5点多就开始了。” 尹中明曾目睹过一位患者得知一个月后才能放疗,当场嚎啕大哭。“对生病的人来说,等候是件很煎熬的事。”

  早一天治疗,意味着也许能早一日控制病情。“很多患者,当被询问是否接受晚上治疗时,都特别开心,说再晚也要来。”尹中明说。

  尹中明还接诊过一位企业负责人,确诊肺癌后怕影响企业运转,不敢告诉员工,“他结束白天工作后,晚上悄悄来治疗。赶上加班,来得更迟。真的挺不容易。”

  患者治疗的等候时间缩短,意味着医生的工作时间延长。尹中明、徐刚、颜金明,他们都见过深夜12点,凌晨1点多、3点多的医院。

  “肯定陪不了孩子,这么迟回家,也肯定会影响老婆休息。” 颜金明笑着说,“但他们都理解,我女儿还在作文里写,为我自豪呢。”

  有很多次,那些治疗成功的患者,见到他,热情打招呼,“我可能不记得他们,但那一刻,真是满满的成就感。”

  凌晨两点二十分,尹中明、颜金明、徐刚脱掉白大褂,相继走出治疗室的大楼,两人推着电瓶车、一人骑单车。

  尹中明整了整有些歪斜的衬衣领子,欢快地喊了一声:“回家喽!”

  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钱江晚报 小时·大健康 a0013 这个放疗室,24小时不打烊 2020-08-18 钱江晚报2020-08-1800016;钱江晚报2020-08-1800022;21264888| 2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