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小时·国庆特刊:我的祖国我的家

“北斗三号”成功组网,副总设计师高益军国庆返回丽水

曾十几年不着家
如今终能陪二老过个中秋节

中秋节前回到家的高益军与父母合影
[高益军](左四)和团队合影

  本报记者 陈曦 俞任飞 文/摄

  9月30日上午,53岁的“北斗三号”副总设计师高益军乘飞机抵达杭州,归心似箭的他立即乘车赶往老家。平常只需3个多小时的车程,因节前一天的道路拥堵而一再延时,直到下午5点,高益军才到达丽水。

  一进屋,高母立即拉起儿子的手,“累不累?午饭都还没吃吧?我去给你下碗面。”说完,就转身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工夫,厨房就传来熟悉的煎蛋盖面味道。

  伴随着窗外飘来的阵阵桂花香,耳边是父母不断劝他“多吃点”的声音,高益军心里突然感慨:我又回家了,爸妈安好真是在外子女的最大幸福啊。

  18岁时,高益军离开家乡。这些年,他一门心思钻在北斗里,直到3个月前,他“亲手”送第46颗北斗卫星成功升空。

  除了北斗,他最挂念的,是家乡的人和事。

  过去工作繁重时,他一连十几年不曾着家;如今“北斗三号”成功组网,他回到家乡,陪家中二老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一封家书:给妈妈留了压岁钱

  为和高益军团聚,84岁的父亲高仕俊和小5岁的老伴周玉苏,很早就住进了小儿子高益春城里的家。

  时间倒回31年前的夏天。

  帮家里干完农活后,高益军拿着母亲周玉苏给他的120块钱,启程前往北京读研。

  半个月后,高母收到儿子的来信。除了报平安之外,儿子在信中写道:“爸妈你们在家干活太辛苦,我临走时留下15块钱在家,剩下的钱够用,你们不用操心……”

  高益军是家里的老三,家里共有兄妹5人。父母是当地农民,靠着微薄的务农收入,不仅要养活一家7口,还要供5个孩子上学。为了帮父母减轻负担,高益军从小都是早上放牛,白天上学,傍晚再放牛砍柴。上中学后,由于住校,他平日无法分担家里的农活,但每到周末,都会步行20多里路回家干活,周一一早再回学校。

  “生活再苦,也要供孩子读书。”夫妇俩坚信只要勤劳耕种,就能有大收成。他们也一直教育儿女,要努力读书才会有出息。

  18岁那年,高益军考上国防科技大学,成为了村里的第二名大学生,第一个是他二哥。一家连出两名大学生的“大新闻”,随即在村里传开,高家成了村里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

  临近开学,父亲高仕俊不放心儿子第一次出远门,跟着坐了2天车,把儿子送到校门口后,才独自一人回到丽水。

  在外求学的日子,书信成了高益军和父母联系的纽带。母亲在家盼得最多的除了儿子的来信,就是寒暑假的到来,那是儿子回家的日子。

  但在读研二的暑假,高益军来信,告诉母亲他准备利用暑期打工,挣些生活费,过年再回家。“那个暑假,他挣了300块钱。过年回家时,给了我100块钱说是‘压岁钱’。”周玉苏回忆道。

  一通越洋电话:被爸爸喊回国

  1996年的某个夜晚,高仕俊连夜赶往丽水市邮电局,拨打了人生中第一通越洋电话。电话的另一端是远在美国的高益军,在8分钟的通话中,唯一主题就是让儿子一定要回国,不能留在美国。

  研究生毕业的高益军进入航天领域工作,几年之后,获得去美国工作的机会。

  “那时,他在美国一天的工资,跟国内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听到在国内工作的儿媳妇转达高益军在美情况后,高仕俊担心儿子动了留在美国的心思,赶紧打去电话,32块钱一分钟,足足打了8分钟,差不多把老二一个月工资都给打没了。

  电话拨出去2个月后,高益军回到国内工作。1998年,他加入北斗研制团队工作至今。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后,高益军应邀给丽水中学的学弟学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到:学习好的学弟学妹们,未来不要把出国当作学习的目标,可以出去求学深造,去开阔眼界,但在自己的国家,更有你们挥洒的空间……

  2000年,高益军父母在丽水老家装上了电话。从此,家人间的联系从书信变成了更为便利的电话。但随着工作越来越忙,高益军回家的时间开始变少。弟弟高益春掰着手指数了数,“三哥曾经有10年都没有回过家。”

  一篇报道:辛苦才被家人知晓

  2020年6月23日,钱江晚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北斗三号副总设计师是丽水人:“我一辈子都从事北斗事业,值了”》。

  高仕俊和老伴拿着报纸仔细读了好几遍:原来儿子高益军是北斗三号副总设计师,参与了北斗一号到三号的研制,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不少贡献……

  在这之前,两位老人对于儿子的工作知之甚少,仅限“和北斗有关,工作辛苦”,“益军从来不和我们讲他的辛苦。”

  “北斗二号工程,高益军作为主任设计师,负责卫星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根据报告分析……卫星在国内接收不到信号,抢救机会渺茫。’在一次报告会中,42岁的高益军强撑着,终于在念完分析报告后放声痛哭。”

  从报道中读到这段时,弟弟高益春甚至有些惊讶,一向坚强的三哥居然为了工作痛哭。随即恍然大悟,原来三哥一度10年没有回家,是因为北斗二号的研制。“知道那刻,我才了解到他的不容易。”高益春说。

  一条视频来电:节后带父母一起回京

  7月初,周玉苏和老伴接到了高益军的视频电话。镜头里,儿子对他们说,今年发射成功了,之后出差会少一点,希望接爸妈来北京过个年。

  周玉苏很高兴,但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去北京给儿子添麻烦。“自己的父母,有什么麻烦的。”高益军立即反驳。

  9月,高益军就早早订下了国庆回家的机票。节后,他准备接上父母一起回京。

  随着父母年纪增大,弟弟高益春明显感觉到,三哥回家的次数多了起来。“这两年过年,三哥只要有时间就会回来。他是希望多一些时间陪爸妈。”高益春说。

  去年过年,高家的兄妹们回到了丽水,家里特意办了8桌请亲戚朋友聚餐。为了让父母休息,高益军和三个兄弟主动承担下厨的重担,“很多菜都是老三烧的,做的蒜蓉虾味道很好……”周玉苏说。

  这次去北京,周玉苏打算多给儿子做做饭。她知道儿子喜欢家乡的味道:烧豆腐、土豆烧鸡腿……

  高益军也有了自己打算,他准备让父母好好享福,多带他们出去走走,把之前亏缺的陪伴补回来。


钱江晚报 小时·国庆特刊:我的祖国我的家 a0004 曾十几年不着家
如今终能陪二老过个中秋节
2020-10-06 钱江晚报2020-10-0600009;钱江晚报2020-10-0600011;钱江晚报2020-10-0600010;21473236;21468348 2 2020年10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