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小时·有风景的思政课

情系“三农”
培养现代农业接班人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沈月琴

  作为浙江省唯一省属农林类高校,浙江农林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时代使命,紧紧围绕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坚持文化育人,传承历史根脉,涵养传统文化,积极培育校园农耕文化品牌,大力弘扬“情系‘三农’、心系民生”的价值追求,有效推进农耕文化传承创新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师生树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共同理想,强化“三农”情怀、争当“三农”人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

  学校从2007年开始深入实施“七彩新农人”农耕文化育人计划,有效构建了“面对面”农耕文化育人载体、“肩并肩”农耕文化育人氛围、“手拉手”农耕文化育人体系、“心连心”农耕文化育人机制,以农耕心、以文化人、以行践知,把思政课从课堂搬到课外、从一课堂搬到二三课堂,切实引导广大青年努力成为农业文化的传承者、农业文明的传播者、农业产业的服务者和农业创新的引领者,不仅让学生在脚踩大地、扎根人民的鲜活实践中坚定了理想信念、锻炼出过硬本领,也让基层群众得到实惠、基层阵地得到巩固。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农耕文化育人工作成效显著:涉农学科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在80%以上;农业创业势头较好,涌现了一批如“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最美浙江人——2012青春领袖”杨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单幼霞、“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马嘉诚、“浙江省农业创业杰出青年”唐海峰等典型;学校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汪和生

  丰收节是一个品牌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现代农业的接班人和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所以我们在这个农作园里搭建了这个平台,这里有许多学生的责任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丰收,让同学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伟大和光荣。

  农作园今年进行了精心的提升改造,学院把它打造成生态教育基地。未来,我们还将把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体现在农作园里。例如,以后会有智慧系统感知农作物,在电脑上就可以看到农作物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可以打开相应的设施进行调控。

  浙农林大农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按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一农业生产规律,以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爱农、志农、学农、强农”的情怀为目标,以农作园和茗茶园等为主要阵地,以“一体化设计、项目化运作”的活动方式,以“依托专业、贴近生活、丰富有趣”的总体要求,打造一系列农业特色鲜明、形式丰富多样、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筑牢强农兴农思想基础,强化农耕活动协同育人,构建长效机制力求成效,不断厚植师生“三农”情怀,传承发扬传统农耕文化。


钱江晚报 小时·有风景的思政课 a0009 情系“三农”
培养现代农业接班人
2020-10-30 钱江晚报2020-10-3000008 2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