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因下的古镇,一盏纸灯暖人心,旧馆新开再相逢
80后90后00后眼中的互联网盛会
本报记者 祝瑶
徐心澄 |
高云超 |
小凡 |
骤冷的小雪时节,雨雾中的乌镇,灯影幢幢桨声欸乃,一番别样景象。因为互联网,这座静谧的古镇,澎湃着数字经济的激情。今年特殊时期下,全球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已满满蕴蓄互联网基因的乌镇,却在变中寻求不变。我们踏上青石板,在80后、90后、00后的相处中,看这场互联网盛会,也发现更美、更暖心的乌镇。
00后徐心澄:
一抹暖心青春蓝,“小梧桐”们又上场了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们?”湿冷的天气中,“小梧桐” 徐心澄的一抹微笑,瞬间让乌镇变暖了。
徐心澄告诉记者,自己是浙江传媒学院大三英语系的学生,去年到今年,自己一直在为乌镇作准备,今年终于成功入选。“一共经历了三次面试,其实去年我就参与过选拔,遗憾的是没有入选。”
徐心澄是00后,她告诉记者,同学们都觉得,能作为志愿者出现在乌镇,虽然辛苦,但是值得。“我们是11月18日到乌镇,这几天,老师带着我们走遍了景区每一个角落,每天微信步数都是2万多步,甚至3万步。”徐心澄说。
据介绍,今年480名“小梧桐”从省内高校和桐乡本地近7000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将在会场礼仪引导、重要嘉宾联络、注册报到等10类岗位上展现风采。
虽然“小梧桐”的人数比往年有所缩减,但服务要求不降反升。今年互联网大会跟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参会人员,乌镇对游客仍是开放的。因此“小梧桐”的形象和表现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考验。
“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问不倒的‘小梧桐’。”徐心澄笑着说。
90后高云超:
手工灯笼不仅看着美,心里又能暖暖的
“你看,这只兔子灯笼是我做的,做一只要3小时,一天只能做一个。”说这话的是高云超,是地道的乌镇人,今年28岁。许多人可能无法将眼前这个小哥哥,跟竹子、篾刀、浆糊联系在一起。当他的同学们忙着做服装生意,甚至搞电商,做直播时,他正在埋头扎灯笼。
走在乌镇,灯笼工坊无疑是乌镇颇受欢迎的小店之一。白天,乌镇的景色以白色的墙壁和棕色的木门为主,到了夜晚,五颜六色的灯笼,把黑色的天空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万花筒般的色彩。
高云超是一个静得下心来的年轻人,自2017年开始跟着师傅学做灯笼。“师傅是南京人,出身于灯笼世家。”他告诉记者,制作灯笼最难的是搭框架。“首先要将竹子切成长而细的竹条,然后用蜡烛烧焦需要操纵的区域,弯曲之后,将两端粘合在一起。不容易的。”过程中,创口贴成了高云超的必备。
今年国庆期间,灯笼工坊非常热闹。除了来买灯笼的,许多顾客还自己动手在这里制作,一个灯笼价格从30元至50元不等。“这个兔头灯笼,就是今年的新款,不需要复杂的框架,这样就可以让小朋友们动手,感受一下传统技艺。”
年轻人对这个“慢下来”的职业,不会感到厌倦吗?“让更多人欣赏传统工艺的美,我也感到很满足。”高云超笑了笑,心里暖暖的。
80后小凡:
网红饭馆重新开,乌镇老朋友又见着了
“我现在在52号民宿啦,你们24号过来是吧?还是10个人?”为这场互联网盛会而早早做起准备的,还有52号民宿的新任房东小凡。
小凡在西栅经营民宿三年多了,去年年底刚刚从68号搬到52号来。52号民宿是乌镇榜上有名的网红打卡景点,不少互联网大佬都来过这里。
“穆穆因为妈妈年纪大了,去年年底光荣‘退休’回家了。”小凡是80后,有两个女儿,平时除了打理几个房间,两夫妻还要轮流掌勺,忙活两张小饭桌,羊肉、竹林鸡、鱼虾煲是他们的拿手菜。
又是一年互联网大会,环顾小凡的民宿,小饭桌的长条凳上已经贴心地加上了保暖坐垫,窗台上红花绿叶,每一盆绿植都生机勃勃。
抬头往墙上看,原来的那张照片依然挂着,不同的是,边上多了一张新的照片。“这些是原来在68号吃饭的互联网大佬们,给我打电话订位子的就是他们。”
从11月开始,小凡的朋友圈就在发布有关互联网大会的消息。小凡说,这些大佬不似传闻中的那么高大上,倒像是身边的老朋友。一年见一次,这三年年年如此。
“民宿房间都满了,吃饭今天、明天、后天也都有订位了。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这段时间,小凡每天擦好几遍桌子。“在期待中度过,希望可以让老朋友吃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