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小时·浙扇窗·文明范

文章导航

成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满堂红”的省份
这份殊荣为何花落浙江

文明如水润城乡

全省星级酒店、宾馆以及民宿、农家乐公筷公勺实现全配备。
杭州西湖区翠苑一区孝心车位。
杭州城市街头,车辆主动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成功跻身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浙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11个设区市“满堂红”;德清县、慈溪市、嘉善县、海盐县、平湖市、安吉县、临海市、建德市、义乌市、嵊州市等10个县(市)成功夺牌,其中,德清县在168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中位列第一;宁波市、杭州市、湖州市、丽水市、桐庐县等5个城市复查测评成绩排名靠前,获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浙江成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满堂红”的省份,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届所有参评城市全部成功获牌的省份。

  这是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最高的荣誉称号。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群众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走高。不仅如此,在浙江,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熔铸“最美”力量

  “如果重来一次,家瑜肯定还会跳下去救人。”今年10月12日下午,当接过儿子 “最美平阳人”“平阳好人”荣誉证书时,马显岳抹了抹眼泪喃喃说道。就在6天前,他的儿子马家瑜奋不顾身跳入湍急的溪流中救人,最终救起2人,但在试图救最后一位落水者时不幸遇难,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34岁。

  生活在浙江,像这样令人动容的故事会时不时地映入人们的眼帘,传入人们的耳朵,令人起敬,让人感佩。宁波曙光社区80岁的李素玲老奶奶,5年来免费为福利院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织了上百件爱心毛衣;杭州的快递小哥郭旋,15年来累计无偿献血103次,共计4万余毫升,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换了好几遍……

  一直以来,浙江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强化担当,谱写出浙江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样本。

  自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浙江已6次对《浙江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每次修改都把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传承优秀文化、渗透文明修养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内容凸显出来,指标中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重逐年提高,由最初的9.4%增加到目前的28%,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文明素养。

  从2014年起,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在全省开展“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推荐评选活动,截至今年10月,已产生2203位“浙江好人”。在新揭晓的今年8月至10月的72名获奖者,有的助人为乐,有的见义勇为,有的诚实守信,有的敬业奉献,有的孝老爱亲。虽然性别、年龄、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好人。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力所能及的平凡同样带来感动。

  人人都是创建者

  97秒,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短暂的一分多钟,但在年近八旬的宁波老人钟先生心里,确是难以忘怀的暖心时刻。今年9月,宁波早高峰的一幕冲上了“热搜”:钟老拄着拐杖过马路,由于步履蹒跚才走了三分之一,信号灯就由绿变红,但来往车辆都自觉地停了下来。而海曙区交警指挥中心通过监控视频发现这一情况后,特意给老人延长了97秒的绿灯时间。

  一则网友的评论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们都会有步履蹒跚的一天,老有所依,能依的有整个社会。

  文明素养靠点滴培育,文明风尚靠持续倡导。浙江从开车、排队、过马路等人们日常行为为切入口,从人人都要遇到的常见问题为突破口,从2007年开始,广泛开展“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大力倡导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随手做志愿等良好风尚。

  如今,漫步街头,你会看到一幅安全有序、文明有范的画面:来往车辆停于斑马线外等待行人通行;非机动车道内,佩戴头盔的电动车主有序通过;红灯前,行人全部站在红色区域等待,志愿者扶老携幼……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人人都是创建者。

  傍晚时分,在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上洋村,程玲一家五口坐在餐桌前,摆好碗筷后,又利索地取出公筷公勺,这才“开动”。今年3月,上洋村在全国率先将公筷公勺写进《村规民约》,通过给使用公筷的村民发放可以兑换商品的积分、志愿者入户宣传等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村民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一双公筷、一只公勺撬动一场“餐桌革命”。移风易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在全民参与下浙江走在了前面,自 6月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公筷公勺以来,全省星级酒店、宾馆以及民宿、农家乐公筷公勺已实现全配备,形成人人知晓、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注重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唱主角、成主体、当主力,是浙江文明城市创建的特点之一。”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全省1.6万余家农村文化礼堂、5万余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全省有1500多万志愿者,正积极投身于助老、助残、交通、环卫等服务活动,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闭环,城市软实力日益增强。浙江城市美丽蜕变,饱含着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的成效累积。

  共建共享让生活更美好

  “现在的公共厕所,比家里还干净,走进去还能闻到淡淡的檀香”;“楼道‘花脸’变‘白脸’,回家的路亮起来了,进出方便多了”;“家门口的黑臭河道终于‘漂白’了,清粼粼的水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河里嬉水的场景”……对于身边发生的喜人变化,浙江百姓看在眼里、挂在嘴边、甜在心头。

  文明城市创建为了什么?浙江用驰而不息的实践铿锵作答: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把群众关注点转化为文明创建的着力点,统筹协调相关民生项目优先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推动各地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小城镇文明行动等一批民心工程,用文明城市创建,让城市管理建设上水平,让百姓生产生活得实惠,让更多人切实享受到创建成果。

  “回家看望父母就能在小区免费停车”,杭州从群众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推出的这项举措最近被多方点赞。在杭州部分老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常驻居民近40%,由于停车位紧张,子女回来看望老人时停车成了难题。从去年开始,西湖区在老旧小区推出“孝心车位”,只要提前与社区联系,社区就会把“孝心车位”预留出来,并在一定时间内免收停车费。孝心车位透着这座城市的一种暖意,目前已在杭州全市遍地开花。

  走进衢州柯城区信安街道恬静苑小区,绿树环绕、绿草如茵,整洁的外墙,平坦的道路、亮堂的楼道,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这个房龄超过20年的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76岁的居民雷发生欣喜不已:“看上去就和新小区一样,进来都快不认识了。”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创建为民”理念愈发清晰。“文明城市创建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有效调动各方力量补齐工作短板,切实解决城市发展中各个薄弱环节,提升群众获得感。”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浙江将总结杭州城市大脑等有效经验,围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发展、交通出行、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不断强化科技引领,激发文明城市创建活力。

  文明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文明的力量还在不断升腾。随着文明的脚步越走越快,每一个浙江人正在成为文明的代言人。


钱江晚报 小时·浙扇窗·文明范 a0003 文明如水润城乡 2020-11-25 钱江晚报2020-11-2500014;钱江晚报2020-11-2500016;钱江晚报2020-11-2500017;钱江晚报2020-11-2500019;钱江晚报2020-11-2500021 2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