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见证·行进中国年终特别报道

和安徽滴滴司机一起回乡,4年代驾,还了旧债盖了新楼

要搬新家,他有种激动的陌生感

  和安徽滴滴司机一起回乡,4年代驾,还了旧债盖了新楼

  要搬新家,他有种激动的陌生感

  从宁洛高速利辛出口下来,不远处就是安徽省利辛县翟腰楼村。

  村中央的小广场上,老人们晒着自家做的红薯粉,唠着家常,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2019年年初,在杭州开滴滴代驾的村民翟卫海在老家开建新房。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回趟老家看看新房进度。

  “这两年,家乡变化太大,变得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今年,翟腰楼村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这背后,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带回来的财富,是留守年轻人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等特色产业赚来的红利。

  4年滴滴代驾,债还了楼盖了

  翟卫海家的新房是一幢3层楼的小洋房,建在村子西北角。眼下已经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他打算今年春节搬进新家。

  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今年36岁的翟卫海很早就离家外出打拼,做过百货小商品,也开过面馆。

  2014年,他试着回老家开了一家服装厂。厂子不大,二三十个工人,夏做衬衫,冬做棉袄。两年后,因为经营问题不得不关闭,还欠下一笔10多万的外债。

  所以,2016年春节刚过完,翟卫海又重新回到杭州找工作——做滴滴代驾司机。

  为了尽快还债,翟卫海努力工作。每天晚上六七点出工,干到凌晨两三点才收工。碰到雨雪天、年末尾牙生意好,还经常通宵。

  这样辛苦的付出,收获了不错的回报:每月收入上万,最高的时候,月收入近两万。

  因为代驾技术好,零投诉,翟卫海2018年被公司晋升为管理人员,专门给司机做安全培训,帮助司机处理安全事故。

  加入滴滴代驾4年多,他不仅把之前办厂欠下的债还清了,还花了近40万在家盖起了新楼。

  每次回家都有幸福的陌生感

  这段时间,新楼正在做水电,老家来电话,让他这个月再回家看看。

  从杭州到老家,近600公里的路程,翟卫海每次都坐绿皮火车。买张硬座票,周五晚上出发,在车上睡一觉,次日凌晨到阜阳站,然后转大巴回村。

  这次,我们跟着他回家,选择了一种更快捷的方式,坐高铁先到阜阳西站。朝发夕至,尽管如此,这趟回家也辗转了八九个小时。早上10点多出发,到村里已是下午5点多。

  第二天一早,他带我们去看新房。推门而入,一幢漂亮的小楼映入眼帘。一、二楼的会客厅铺好了仿花岗岩的瓷砖,就等墙刷白后,买了家具就可以拎包入住。

  每层楼每个房间怎么安排,翟卫海心里早有盘算。“一楼的房间留给父母,二楼三个房间,我们夫妻俩一个,儿子和女儿各一间。”

  三楼是一个面积50多平方米的超大露台,夏天聚会烧烤,冬天可晒暖阳。

  远望出去就是一片碧绿碧绿的小麦田,美好的生活仿佛近在眼前。

  翟卫海说,这两年村子里造新房的人家越来越多,90%的砖瓦平房都换成了小楼房。“我们这一排房基本上都是这两年新造的。你看,旁边邻居的那一幢楼和我差不多时候一起建的,现在也要装修了。”

  家乡的变化,还在于小河、路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细节改变。河水越来越清澈;户与户之间的村道很多也都变成了水泥地;天色渐暗,还有路灯亮起,照亮回家的路。

  每次回去,他都能找到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幸福感油然而生。

  特色果蔬串起“致富链”

  年轻人外出务工带回来的财富,慢慢让村里的一部分家庭迈向了小康。但是,怎么改变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成了这个小乡村发展的一道难题。

  通过摸索,翟腰楼村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用特色果蔬串起了一条“致富链”。

  孙艳是地地道道的翟腰楼村村民,由她负责的利辛县恒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是村里面积最大的农业种植基地,有1500多亩。其中,瓜蒌是合作社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这段时间,已临近瓜蒌收获的尾声。在孙艳的瓜蒌种植区里,还有一些金灿灿的果子挂在枝头。孙艳摘了一个巴掌大的果子,说:“它个头不大,但全身都是宝,瓜蒌皮、瓜蒌根是上好的中药材。瓜蒌籽可加工成瓜子,营养价值很高。”

  这两年,合作社里出品的瓜蒌基本不愁销路。“瓜蒌籽一收下来,经过简单的晾晒处理,就被外地客商收走了。晾干的瓜蒌籽一斤可以卖到20多元,瓜蒌皮今年一斤也可以卖到9块钱。”除去人工、土地流转等成本,孙艳估算了一下,种植一亩瓜蒌的净利润大约可以达到5000元。

  而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能直接带动村民就业。目前,仅恒发这一家,直接带动150人就业增收。

  安徽·利辛

  翟腰楼村,是一个位于安徽省利辛县城北镇的小村落。

  全村一共有7个自然庄,9个村民组,1060户,3800多人。

  2014年,全村贫困户建档立卡182户,375人。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利辛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到今年为止,翟腰楼村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新闻+

  翟腰楼村是一个传统的劳务输出村,村里70%以上壮劳力在江浙沪及北京等发达地区务工,在家人员基本上以50岁以上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这几年,翟腰楼村通过土地整合、流转,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等特色产业。

  其中,种植果树2200余亩,主要有葡萄、桃树、冬枣、果桑等10余个品种。蔬菜大棚200多亩,瓜蒌200余亩,草莓大棚200余亩。

  通过立体种植和套种,进行林下蔬菜种植2100余亩,中药材1400余亩。

  直接解决剩余劳动力、在家“5060”人员就业难问题,直接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直接或间接受益300余万元。


钱江晚报 见证·行进中国年终特别报道 a0011 要搬新家,他有种激动的陌生感 2020-12-25 钱江晚报2020-12-2500010;钱江晚报2020-12-2500012;钱江晚报2020-12-2500013;钱江晚报2020-12-2500014;钱江晚报2020-12-2500015;钱江晚报2020-12-2500016;钱江晚报2020-12-2500017;钱江晚报2020-12-2500007;钱江晚报2020-12-2500008;钱江晚报2020-12-2500021 2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