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只比成人手掌大一点点
在现代医学支持下迸发顽强生命力
一斤宝宝成长记
本报记者 张冰清 吴朝香 通讯员 孙美燕 何晓青 何青 周素琴
上图:邵逸夫医院NICU主任姜舟抱着软萌可爱的右右。 |
下图:小宝在浙大妇院医生的关爱下安然成长着。 |
右右刚出生时,小小的手。 |
本报记者 张冰清 吴朝香 通讯员 孙美燕 何晓青 何青 周素琴
一斤是什么概念?三个iPhone12加在一起,或者一瓶普通装矿泉水,重量差不多就是一斤。
有一群宝宝,出生时只比成人手掌大一点点,体重仅500克左右,被称为“一斤宝宝”。
临床上,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就是低体重儿,身体机能明显弱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而“一斤宝宝”,自然更加脆弱。从一出生,他们就面临一道道艰难关卡……
双胞胎兄弟早产降生
弟弟出生后没有呼吸
浙大妇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病房里,快3个月大的小宝睡得正香,偶尔嘴里发出几声可爱的小奶音,床头的记录表写着当日的体重:2610克。
9月24日,孕30周+的舒女士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羊水分布不均紧急剖宫产,提前生下了一对男双胞胎。大宝1315克,小宝685克,都是低体重儿。
刚出生时,两个宝贝的小脸皱皱巴巴,脸色发紫,手脚细小得让人不敢触碰。大宝的哭声轻柔无力,小宝则一点声响都没有,医生紧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后才发出一点呜咽声。
有过生育经验的舒女士听不到哭声,躺在病床上干着急,“没想到生下来这么小,太心疼了,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大宝和小宝是单绒双羊双胞胎,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共同生存在1个羊膜腔内,共用1个胎盘。这是一种极高危的双胎妊娠,早产、生长受限等风险都较高,是造成低体重的重要原因。
医生给小宝做了评估:出生时没有自主呼吸,心率小于100次/分,四肢肌张力偏低,反应欠佳,新生儿评分仅3分,一般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
一个住院一个回家
却默契地一起感冒
随后,大宝和小宝都住进了浙大妇院NICU,在模拟妈妈子宫的保温箱里继续生长。
大宝的情况比较稳定,住了43天后顺利出院,现在已经长到了8斤多。舒女士最近带他到浙大儿院做了体检,显示一切正常。更加瘦弱的小宝则一路闯关,度过了惊心动魄的3个月。
新生儿科早产区护士长王华说,小宝在紧急抢救复苏后不久,又立即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气急气促,气管插管下无呻吟。所以,出生后的16天里,他一直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后来又过渡到无创呼吸机。
低体重儿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舒女士奶水不算充足,每周到医院送一次冰冻母乳。一开始,小宝几乎不能自主进食,只能用胃管喂养。现在,护士每次喂他58毫升的母乳,他能自己慢慢喝下30多毫升,剩下的再通过胃管注射,同时再补充铁、钙、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小脸蛋一天比一天圆润。
出于感染管理和安全等多方面考虑,NICU目前不接受家属的现场探视,爸爸妈妈日夜挂念独自住在NICU的小宝。
好在浙大妇院刚刚升级了新生儿科“5G+VR远程探视”服务系统,家长可以从手机上看到小宝“现场直播”的动态影像,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思念。
除了舒女士夫妇,大宝似乎也很想念弟弟。前几天,小宝原本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但突然有点感冒,咳嗽了起来。护士长电话里把症状描述给舒女士听时,她怀里的大宝居然也咳嗽了一下,嗓子变得有点沙哑,“一生下来就分开了,没想到还这么有默契呢。”
等到小宝感冒痊愈,这对默契的双胞胎就能见面啦!
虚弱的妈妈送来了珍贵母乳
“袋鼠爸爸”一小时姿势不变
最近,浙大邵逸夫医院也有一个“一斤宝宝”出院,他叫右右,出生体重只有638克。
今年7月份,右右妈妈因“宫颈机能不全”无法继续妊娠,不得不在孕24+1周就诞下右右。由于各项器官、功能极度不成熟,出生后右右没有自主呼吸、没有反应、全身发绀,出生评分只有1分。
接下来的4个多月里,下沙院区NICU主任姜舟副主任医师团队带着右右“打怪”,先后克服了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视网膜病变、严重胆汁淤积等等关卡。
对这个“早到”的小天使,爸爸妈妈倾注了加倍的爱。右右出生第二天,妈妈撑着产后虚弱的身体,给他送来了珍贵的初乳,让右右接受了初乳免疫治疗,为肠道功能启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右右来说,每吃一口奶都冒着呛奶、吸入、窒息的风险,要花费别人好几倍的力气。
但他每天都在进步,小小的身体在慢慢长大,脸上、身上开始变得肉嘟嘟了,从每次只能吃5毫升奶到一次能吃20毫升奶。
为了稳定右右的生理状况,也为了减轻父母的焦虑情绪,医护人员打开了NICU大门,让爸爸妈妈共同参与对孩子的护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袋鼠式护理”:通过肌肤接触,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心跳、呼吸和体温,稳定宝宝的心率和呼吸,缓解焦虑与不安。
第一次看到孩子时,右右的爸爸心疼得要命,为了能做好“袋鼠”,爸爸轻轻柔柔一个小时里保持姿势不变,让孩子依偎在他的怀里。
如今右右出生4余月了,已经逐渐脱离了氧气,可以自己慢慢吃奶了,出院时已经是将近8斤重的小胖胖啦。
新闻+
浙大妇院出生的宝宝
最小的仅450克
浙大妇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朱佳骏告诉钱报记者,低体重儿的概率大约为10-15%,医院每周大约有25-30个低体重儿出生,其中抢救成功的新生儿最低出生体重仅450克。
“低体重原因主要为早产,母亲妊娠期营养状况、母亲妊娠期疾病、脐带胎盘异常、各种因素导致胎儿基因缺陷等,都会导致新生儿低体重。”
但并非所有低体重儿都需要进入新生儿科进行治疗,国家建议胎龄33周以上,且出生体重2000克以上,在母婴同室观察。
朱佳骏说,治疗低体重儿最大的难度在于宫外环境无法模拟宫内生长状况,“这类人群每日需要能量较高,单纯肠内营养(喂养)无法满足其需要,需要运用静脉内营养,可能发生静脉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此外,这类人群由于胃肠道不成熟,可能发生胃肠动力不足,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等问题。”
他建议,孕妇应定期完善各项检查,如果存在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特别是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分娩风险,建议宫内转运至具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围产中心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