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健康读本

义乌产妇剖腹产后心跳骤停3次,医院上演5小时生死营救

新晋宝妈的幸福与绝望,就在一瞬间

小于和医护人员合影

  本报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王芳 金南星 钱冰冰

  “一睁开眼,浑身都插满了管子,没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的医生护士,我可能很难从鬼门关回来。”2020年12月24日,护士特地递给小于一个苹果。拿着意为“平安”的小礼物,小于颇为庆幸,更充满了感动。

  过去的一个月,对于这位刚刚年满25岁,成为新晋宝妈的姑娘来说,幸福与绝望,也许就在一瞬之间。

  11月24日凌晨,到了预产期的小于腹痛见红,来到浙大四院迎接自己的“小天使”。但由于顺产并不顺利,直到第二天中午,7斤4两的“小棉袄”才通过剖腹产与她见面。

  可就在一家人沉浸喜悦当中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这番美好。

  产后突发呼吸骤停,紧急送至ICU抢救

  11月26日晚上10点多,小于多次觉得行动时使不上劲,呼吸也变得有点困难,躺着休息了几分钟,情况依旧不见好转。小于将自己的情况告知了护士,之后她只知道自己晕倒了,等她再次醒来,已经插满了管子躺在了ICU。

  原来,医护人员发现小于出现呼吸困难、持续低血压的状况,甚至出现了急性呼吸骤停,立即对她进行了持续的心肺复苏。“她的下肢肿胀、胸闷憋喘,我们当时初步判断,她可能是出现了肺栓塞,便立刻召集了呼吸科、产科、麻醉科等进行了多学科会诊。”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医师崔颖说,当时尽管小于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持续的低血压、低血氧饱和度,要想脱离危险,必须尽快溶栓。

  更可怕的是,就在病房急救的半个多小时中,小于又出现了呼吸骤停的情况。“肺血栓病情进展快,处理困难,如不及时处置,致死率非常高。”当晚11点36分,小于被推进了浙大四院ICU。

  小于接受了溶栓和抗凝治疗,但情况并不理想,仍有持续恶化的可能性。凌晨3点左右,会诊组决定启用人工心肺机(ECMO),之后小于的病情发生了明显好转,相应指标也快速恢复到理想状态,血氧饱和度增加,肺部功能得到改善。

  “看着病人放大的瞳孔慢慢收缩,我们明白,经过5个小时的抢救,她已脱离了生命危险。”崔颖告诉钱报记者,考虑到小于还有肝脏等其他身体状况,还是给她用了1个星期的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产妇患有“易栓症”,中老年人也要注意

  12月21日,小于由ICU转入普通病房,几天后,她达到了出院标准。

  小于此前的各项产检都没有任何问题,那么,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如此危险、致死率高的病症?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珉说,经过后期诊断,小于患有“易栓症”,通俗来说,就是比常人更容易患上血栓。另外,肺血栓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肺血栓并不在孕妇产检的常规筛查中,以致于漏诊率高、死亡率高。

  “急性肺栓塞的发病诱因主要是下肢深、浅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动脉,导致肺部血流中断,因此有效解除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冬季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发期,冬季天气寒冷、干燥,人们户外活动减少,久坐少动、寒冷刺激等易致血液凝滞因而形成血栓。”李珉说。

  李珉提醒,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冬季睡前和起床后先饮一杯水,每天保证充足饮水量,适度保暖,注意运动,控制好血压,戒烟限酒,不要熬夜、过劳,做好血栓性疾病的防范。

  “当突然发生急性胸痛、胸闷憋喘、呼吸困难、失语、肢体活动不灵、下肢肿胀疼痛等状况时,记得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就医。对于血栓性疾病来说,及早就医、及早治疗、及早溶栓或取栓,可以取得更佳的预后效果。”李珉说。


钱江晚报 健康读本 a0016 新晋宝妈的幸福与绝望,就在一瞬间 2021-01-04 钱江晚报2021-01-0400009;钱江晚报2021-01-0400011;21890738;21890739;钱江晚报2021-01-0400012 2 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