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场所、商超、电影院……杭州防控措施落实得怎么样?
昨天我们探访了六处重点防控场所
防控措施没松劲,就是戴口罩还不太认真
本报记者 盛锐 见习记者 周琪 文/摄
地铁七堡站,红外测温仪又重新上岗 |
为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近日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1年1号文件,明确交通场所、商超、电影院等重点场所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杭州一些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情况如何?钱报记者昨天前往现场探访。
早上9点40分,记者来到地铁1号线七堡站,相较前几天,红外测温仪又重新被搬了出来。
地铁安保人员并没有要求进站乘客出示健康码,但是会要求乘客戴好口罩。
在地铁火车东站站,每个入口都摆放着一台测温仪,但依旧没有对乘客查验健康码。
地铁安保人员告诉记者,“测温仪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现在还没有通知要求我们查验健康码,但是口罩是一定要全程佩戴。”
在地铁里,记者也看到不少乘客虽然戴着口罩,但是为了舒适,选择将鼻子露在口罩外面。
上午10点15分,记者来到了杭州市中心的一家电影院。上午的电影院人流量不是很多,一进大门记者就发现了一个“温馨提示”的告示牌,提醒进入影院的顾客做好防疫工作。
再往里走,员工健康公示牌上贴着从1月1日起每天的员工健康状况。检票口,有一位员工专门负责检票、看码和提醒。“我们不太建议顾客在里面吃东西,戴口罩、看绿码、测体温这些措施一直都在做。”
在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馆)门口,一群人正在操作手机。“进入博物馆需要预约。”几个志愿者不断提醒和帮助需要入馆参观的市民进行预约。不过,并没有要求亮码。
记者也扫码进行操作,在填写了个人身份资料后,需要确认个人健康状况,才可预约成功。
自然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分为上下午两场,每场限额2500人。
保安表示,预约制度从去年3月就开始执行了,最近并没有什么升级措施。
在西湖文化广场,不少市民步行经过,其中六七个人都没有佩戴口罩。
王阿姨一家三代在西湖文化广场游玩,她的小孙子玩得不亦乐乎,但祖孙三人都未戴口罩。记者上前询问“为什么没有戴口罩”,王阿姨表示早上出门太着急忘拿了。“我们坐私家车来的,今天忘记了,不过平时都会主动戴的。”王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疫情还没过去,还是要多注意点的。”
随后,记者来到世纪联华超市,在超市入口摆放着“请出示健康码”的告示牌,有一名保安在超市入口测温,并查验健康码。对于没有携带手机或者老年人,需要登记个人信息后,方可进入。
“我们也是一直都有测温,亮码,戴口罩的。”保安说,最近防控措施并没有变化。
不过,在超市入口,不少市民对于亮码测温表现出不耐烦,“不会有问题的”,有的在进入超市后就把口罩摘了。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了中河农贸市场,看到不少商家和顾客都没有戴口罩。
“戴了一早上的口罩,耳朵疼,中午人少,我就摘下来了。”一位摊主大姐告诉记者。
“来买菜的老年人戴口罩的不多,越年轻越习惯戴口罩。”一位买菜的大姐告诉记者,“市场是要求佩戴的,也会有人来查的,等人多点我就戴起来。”
在农贸市场门口,记者也看到了红外测温仪,但没有人员值守查验健康码。
有读者在小时新闻客户端留言咨询,去药店买药是不是和以前一样严了?
下午,记者也走访了几家药店。在杭州城东的一家连锁药店,药店门口贴着一张醒目的提示——进门需戴口罩、出示绿码、测量体温,并对购买“发热、咳嗽、抗病毒、抗生素”四类药品做出了实名登记的要求。
店员告诉记者,这张提示已经贴了很久了,药店内的疫情防控一直做得比较规范,“顾客进来我们都会提醒戴口罩,测体温,如果有顾客出现发热等症状,我们不仅会要求实名登记,还会建议他尽量去医院检查一下。”
实名登记的记录用作什么呢?店员表示这些记录会及时上传回公司,当做一个备份。
此外店员告诉记者,他们暂时还未接到相关通知,目前仍然按照以前的防控要求做好药店内的防疫工作。“日常消毒啊、店员健康登记啊我们一直都在做的。”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德胜东村的一家连锁药店,门口也同样贴着一张提示进店顾客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的告示。此时店内并无顾客,店员正在进行日常的清点工作。
这家药店目前也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但是店员推测“应该快了”。“如果情况再严重的话,可能会像去年一样,感冒药、发烧药直接不让卖了。”店员说现在在店里购买上述药品只需要实名登记,还没有其他的要求。
“最近买口罩的人也变多了。”店员说不仅店内销量明显提高,网上订单也多了许多,“那种一包十只的,很多人一下子网上买五六包。”摆放在收银台附近货架上的口罩,已经快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