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小时·健康读本

训练馆降温靠冰块
力量房训练要错峰

简陋的大院承载着无数明星的青春记忆

周苏红(右) 资料图
吴鹏 资料图
郑武(左) 资料图
一岁的王琳

  训练馆没有空调,游泳馆没有饮用热水,和后来现代化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萧山基地相比,前身是浙江省体训一大队的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条件简陋,却走出了众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国手。拆建改造的消息传来后,老体育人欣慰的是今后这里会更适合老百姓锻炼健身,情绪复杂的是那些承载着他们青春的老地方只能留在记忆里。

  奥运冠军周苏红:

  忘不了排球馆大冰块

  已是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的周苏红回想起当初训练生活的浙江省体训一大队,曾经的点点滴滴,就算当年在训练场吃的那些苦,都深深刻在脑海里。

  那个时候浙江女排还是徐建德教练带队(退休后曾返聘任国青女排主教练),每天早上八点钟开始练到中午十二点,下午的训练从两点多开始,傍晚六点多结束,有的时候还要加练。高水平、高强度的训练让身体条件并不出色的浙江女排在全国女排队伍中一直处在强队行列。

  当时浙江女排训练场就在靠近体育场路一侧的训练馆一楼。和现在不同的是,当时并没有空调,到了夏天女排姑娘们训练就成了苦事。

  “练一会儿换一件,每天训练换五件球衣是最基本的。”

  坐在没有空调的训练场就出汗了,何况还得不停跑、跳、扣、倒地呢?因为场地有汗渍,运动员很容易受伤,造成膝盖韧带撕裂的都有。

  体工队后勤保障部门为此想尽了方法,他们从冰厂搬来巨大的冰块,放在大盆里,旁边配上鼓风机,依靠这样的土办法让队员们尽量舒服点。周苏红说,现在呆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回忆起来,仍然很怀念当时的苦日子。

  到了冬天,窗户透风的场馆又变得特别冷。为了防止伤病,姑娘们热身的时候每个动作都全身心投入,因为只有这样身体才会尽快热起来。

  “青春真好,年轻真好!”

  周苏红说,那时候虽然物质条件艰苦点,但是精神上是富裕的。虽然原来的地方拆建改造了,但这些往事会一直珍藏在记忆里。

  世界冠军吴鹏:

  忘不了朱导摇晃的水壶

  左手拿着茶杯,右手摇晃着水壶,腋下还夹着训练计划,金牌教练朱志根走进训练馆的一幕经常在游泳世界冠军吴鹏的脑海里回放。

  “游泳运动员我应该是最后一批了。孙杨可能还短暂在这里训练过,徐嘉余、汪顺他们都没有经历过。”

  吴鹏一直想找个时间,在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拆建之前,回去再看看当年自己训练生活的地方。他当初随大家一起搬到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萧山基地,在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游泳池里,吴鹏成长为中国男子游泳的领军人物。

  吴鹏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游泳馆里面没有饮用热水供应,恩师朱志根每次去训练之前,都先泡好一杯茶,还带上满满一水壶热水,就怕训练中间口渴,又得多跑一趟耽误训练时间。搬到萧山基地后条件改善,就再也没有看见朱导那个摇摇晃晃的水壶了。

  当时的游泳馆旁有了一个力量健身房,里面配备了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

  不过健身房空间非常小,七八个队员进去就已经有点人挤人的感觉了。“朱导组、徐导组,还有其他教练组,每次都要错开来,才能去训练的。”

  和自己现在经营的鹏之星西湖文体馆、九堡阿里体育中心游泳馆相比,当时的游泳训练馆确实太简陋了。但是对吴鹏来说,那里满满都是抹不去的青春记忆。

  篮球国手郑武:

  一家三代都结缘这里

  因为母亲居住的那栋楼也在这次拆迁计划里,中国篮球黄金一代国手郑武很早就知道体工队大院拆建改造的消息。

  “前段时间整理老照片,还找到了当年中欣松鼠俱乐部成立时的照片呢。”

  在郑武的记忆中,原本老体工队的门口边,还曾经有个泥地的篮球场。他1982年进了省体工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当时能进入省篮球队是很好的出路,事业编制,穿的运动服是发的,吃得也比外面好。

  后来省篮球队变成了职业篮球俱乐部。1995-1996年CBA首个赛季,浙江男篮以中欣之名出战,到后来的万马男篮,直到变成浙江稠州银行男篮才搬去了萧山。

  “篮球队的几次大变动,全在这个大院里。”

  训练就在全民健身中心进门第一栋训练馆二楼,平时住的宿舍也在大院里,比赛就在马路对面的杭州体育馆。在郑武的记忆里,他很长一段时间就在这半径不超过500米的范围内活动。

  儿子郑祺龙出生后就一直在爷爷奶奶家生活,和自己一样在这个院子里长大,几乎重复了郑武当年的生活。现在已经是江苏男篮队员的郑祺龙当年在大院里学会了走路,学会了骑自行车,在大院里上幼儿班。

  “通过改造,应该会有新的改变,会更好一点。”

  从父亲郑国宝开始,一家三代人生活都和这个大院如此密不可分。这里有郑武一家三代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回忆。

  世界冠军王琳:

  怀念当年食堂的肉包子

  羽毛球世界冠军王琳的美食名单中,永远有当年体工队食堂肉包子的位置。

  “那个时候食堂肉包子真的是太好吃了,后来还试着去找,可惜再也找不回那种味道了。”

  是当时食堂师傅退休后技术失传了?还是因为它是童年的记忆,所以特别怀念?王琳说自己有时候也分辨不清,曾经和其他有老体工队经历的教练聊天,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还有当时食堂的糖饼,都是她记忆中的美食。

  父亲王跃平、母亲宋幼萍都曾是浙江省羽毛球队队员,又是省队教练。王琳出生、成长都在体工队大院里。小时候经常是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教职工食堂吃完早餐,然后被送到幼儿园,后来是小学。

  她笑着说自己是吃着体工队食堂的饭长大的。2000年进入体工队后,又吃起了二楼的运动员食堂。

  2004年,王琳入选国家队,才离开这个见证她成长的地方。

  “承载了我前三十年的生活吧,其实蛮舍不得的。但是看了那个设计图,将来改造后会变得更好,又蛮期待的。”

  前不久羽毛球队组织回老体工队合影留念,王琳又看到了小时候读过的幼儿园,学会游泳的游泳馆,记忆再一次被唤醒。她发给本报记者一张小时候和爸妈一起在食堂前面合影的照片,照片已经很旧了。

  王琳说,现在自己也有孩子了,她想带上自己的孩子,一起再到老食堂前面拍张合影。


钱江晚报 小时·健康读本 a0012 训练馆降温靠冰块
力量房训练要错峰
2021-01-11 钱江晚报2021-01-1100009;21933017;钱江晚报2021-01-1100016;钱江晚报2021-01-1100010;钱江晚报2021-01-1100011;21933282|;钱江晚报2021-01-1100014;21933283|;21929676| 2 2021年0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