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村村都有一张图,大到乡村规划,小到村里的每一盏路灯,一目了然
有了它,村里有了“最强”大脑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县域治理现代化步伐
本报记者 朱丽珍 陈曦 通讯员 王钰涵 祝丽萍
雷甸镇雷甸村借助数字乡村一张图开展工作 |
德清·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 |
德清村村都有一张图,大到乡村规划,小到村里的每一盏路灯,一目了然
有了它,村里有了“最强”大脑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县域治理现代化步伐
当数字遇上乡村,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在德清,一张“图”能告诉你答案。
这张图,聚焦村民出生、入学、就业等民生事,归集58个部门282类数据,大到展现乡村规划、经营,小到管好村里每一盏路灯、每一处井盖。
如今,这张图覆盖德清137个行政村,运用“整体智治”理念,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
日前,全国首个“数字乡村一张图”数字化平台建设地方标准在德清实施,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标准正在酝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让城市和乡村更“聪明”。
数字化的发展,带来无远弗届的力量,为人们带来更多获得感。这张图背后是德清正在打造一个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样本。
数字化背后 村民幸福感在升级
对于98岁的村民金银妹来说,数字化是什么,她答不上来。但她,其实天天在和数字化打交道。2020年8月份,德清县莫干山镇四合村给部分90岁以上老人配置了一只健康枕,金银妹就是其中之一。每日一早,在外工作的子女打开手机,老母亲的心跳、呼吸、心率等各种数据在微信小程序里都会显示。每天看母亲的身体数据,已经成了儿子喻信山的习惯。
在莫干山镇五四村,村里有11位空巢、独居等符合条件的老人领到健康枕。这些健康数据,除子女能查看外,还与村里卫生服务站的3位家庭医生共享,万一出现意外,医疗联动,确保能及时处置。
这样的数字化应用,在德清并非新鲜事。
在舞阳街道,近200位环卫工人领到了健康手环,除了能记录工作轨迹外,还能实时监测佩戴者的生理指标,包括心跳、脉搏,在心率异常情况持续出现超过警戒标准时,自动向后台发送警报。
在钟管镇,鱼塘安装了水质监控、远程控制等智能设备,溶氧量、水温等实时数据能在养殖户手机上显示……
数字生活已来 重塑乡村治理体系
数字化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数字技术革新,推动农村加快转型,实现乡村智治新模式。在五四村村委,一张大屏幕显示村庄三维地图,村容村貌尽收眼底。这张地图触达五四村各角落,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治理和乡村服务等五大块内容,有来自民政、交通等58个部门共享的282类信息数据。
说起这个“数字大脑”给村庄带来的改变,五四村党总支副书记阮建强首先介绍了人群分析功能:它能预测村内几个热门旅游点的人流信息,还能通过一键“群发”按钮,及时发布预警,通知交通、旅游部门提早到位,疏导拥堵点。这在去年的疫情防控中也派上了大用场,“那时候,我们天天盯着这个系统,看看是不是有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进来。这比在进村口靠人力设防精准便捷多了。”
便捷也体现在细小之处,污水、垃圾、路灯……村里大小事都通过这张“图”管起来,乡村治理更加直观、精准和智能。
阮建强介绍,有了这张图,村里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基本不出村”。目前,村里共收到相关村情民意1058件,办结率达到99.24%。
当绿水青山会思考 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乡差距在数字化作用下逐渐缩小,基于数字化搭建的“智慧平台”已逐渐融入德清乡村生活的各个场景。
记者从德清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了解到, 基于“数字乡村一张图”1.0版本上,德清将推出2.0迭代版,目前已在五四、高峰、东衡、狮山社区等四个行政村(社区)试运行,计划3月左右实现县域覆盖。
“数字乡村一张图”总揽乡村治理全局,不仅给百姓创造一个平安乡村新空间,而且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了幸福质感。该项目成功入选省首批“观星台”优秀应用,相关做法在全国作经验交流,并在多地复制推广。德清也因此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2020数字乡村建设案例典型。“除了推广‘这张图’,更多的是希望推广成功模式跟德清经验,为全国建设数字乡村,提供标准与技术支撑。”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赵方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