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封面

文章导航

纪念馆里的视觉档案
让历史告诉未来

铁马冰河的定格

1949年2月,解放军宣传队经过北平西四牌楼。高帆摄影艺术馆提供

  纪念馆里的视觉档案

  让历史告诉未来

  铁马冰河

  的定格

  萧山湘湖畔,高帆摄影艺术馆,巨幅主题照片《临汾战役,我军爆破手进行连续爆破》,最下缘是一排胶卷的齿孔(详见2版)。为什么不剪掉?

  照片摄于1948年,拍摄者叫高帆。大多数人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或许见过他拍的战地照片。

  自革命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高帆历任《战场画报》《人民画报》《西南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刊物的主要负责人。作为1949年第一届文代会的三位摄影界代表之一,高帆提议成立全国性的摄影组织,创办全国性的摄影刊物,任《中国摄影》创刊主编,并随后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暨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所长高初,以祖父之名,在家乡建了这座艺术馆。半个月前,艺术馆迎来首个开馆特展,他特意选择这幅留下齿孔的老照片作为题图,回答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

  这位从萧山走出来的红色摄影家,在民族危亡之际走向战场。高帆和那一代战地摄影师,在战争环境中,建立了一套新的摄影意义系统和视觉形式。

  在战争中,摄影原来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战区的视觉消息通过在街角、营房举办的临时影展、战壕中传递着的画报册页,播撒到每一位战士和百姓的心中。

  摄影史和中国现代史并行发展。硝烟滚滚的现场,关键与非关键的历史瞬间,通过显影,固化为一种集体记忆,再经血与火的淬炼,凝聚出一种动人的力量,一种具有鼓舞和改变人的感召力。

  作为奋战在中国革命战争视觉档案整理最“前线”的学者,当高初扫描出那张“爆破手”底片上所有细节后,才揭出真相——故意不剪掉的齿孔边缘,是另一个瞬间——定格炮火下无数正在冲锋的无名战士。

  以传统的观念,我们想到的历史时刻和场景,往往是百万雄狮过大江这样的宏大场面。但如果放在社会史、文化史和人民革命史中,我们是否关注过那些无名的肖像:为什么在冲锋前,随军摄影师要给战士留一张影?

  这是生命中的庄严时刻,也许是最后时刻。包括那一代摄影师拍下了无数不知名的小战斗,这些照片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摄影所谓的记录功能或艺术价值,让我们反思战争年代影像的意义。

  这十多年,高初和团队所做的努力,就是让尘封在档案馆里的作品和作品背后的人,进入到美术馆体系——拂去箱子上几十年的落灰,抢救出十几万张底片、相片的图像,让它们回归视野,成为大众回望过去、铭记历史的载体。

  何为过去,何为未来。那些早已消融的历史瞬间,在观看中,再度复活。原来,它们一直融入我们的精神世界,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脚步,不离不散。一张张行进在山何岁月的战士背影,连接着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在无数次的传递和讲述中,化为我们心中流动的热能,行动的勇气,前进的力量。 本报记者 马黎

  2~3版


钱江晚报 封面 a0001 铁马冰河的定格 2021-01-31 钱江晚报2021-01-3100025;钱江晚报2021-01-3100024;钱江晚报2021-01-3100026;钱江晚报2021-01-3100028;钱江晚报2021-01-3100027;钱江晚报2021-01-3100020 2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