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健康读本

他7年来出没各种相亲会,儿子还不领情

心梗!
这块石头压在心上
父亲焦虑到了顶点

  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宋黎胜

  因为儿子的婚事,65岁的老彭和儿子小彭冷战了差不多7年,父子关系一度跌入冰点,老彭还曾突发心梗。

  小彭今年37岁,硕士毕业,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大企业上班。小彭称得上一表人才,收入尚可,在杭州贷款买了房子。

  但小彭的感情生活一直不大顺利,工作之后谈了一位女朋友,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从28岁开始,小彭就一直单着。

  这件事成了老彭的心病。

  儿子过了30岁,他真急了

  最初几年,老彭只是经常在电话上催小彭。但等小彭过了30岁,老彭就坐不住了。

  儿子对婚姻大事到底怎么想?老彭其实并不清楚。他开始通过亲戚朋友主动给小彭介绍女孩子。然而他发给儿子的关于女孩的个人信息,都石沉大海。

  “我和他妈真的急了,30岁,年纪不小了。”老彭从老家赶到杭州,开始出没各种相亲会:万松书院、黄龙洞、社区红娘等,有相亲活动的地方他都去。

  那几年,每到周末,老彭就早早起床,随身带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水杯,还有一堆小纸条,上面写着儿子的基本情况。他在相亲会上一转悠,就是一上午。

  去多了相亲会,让他徒增焦虑自卑

  相亲会去得越多,老彭越焦虑。“我看很多小年轻的条件都很好,家里两三套房的不在少数。女方的要求说得也很清楚:不要有房贷,或者至少有两套房子,有些对年薪有要求,很多要求是本地的,还有的要求男方年纪不能太大。”

  在相亲会上,老彭内心是有些自卑的。每次开口前,他都有些小心翼翼:我们不是本地的;我们家庭条件一般。这种自卑加剧了老彭的焦灼,他更迫切地希望小彭能赶快找到另一半。

  老彭最初去相亲会时还抱着极大的期待,每次回来后,他都把收到的女孩子情况的小纸条仔细筛选后,郑重交给小彭。小彭虽然没有很配合,但也默许了父亲的这种行为。偶尔会去见一两次面,但都没有下文。

  “他从来不说原因,有时说没有感觉,有时说对方不满意他。”老彭埋怨小彭看不清形势,太挑剔,“他不知道相亲会上,他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个人条件,都已经处于劣势了。我们觉得找另一半,只要女孩有稳定的工作,善良,有上进心,就不差了。小日子是要靠两人以后经营的。”很明显,老彭的这套理论在小彭那里行不通,儿子拒绝和他在这件事上沟通,可能是心烦,也可能是因为有代沟。

  喜讯突至,从不喝酒的他破例了

  老彭开始失眠,经常半夜突然醒来,想到如果儿子一直不结婚,他便惊出一身冷汗。他想不通,结婚成家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为什么到儿子这就行不通了?不结婚的年轻人毕竟是少数,为什么不能向大多数看齐?

  再去相亲会时,老彭已经没了原来的精气神儿,他觉得大概率又是一场空。他不再收小纸条,也不再递儿子的小纸条,但又不甘心不去,仿佛这样才能缓解内心焦虑。“好歹去了还可能有机会,我们在杭州又没亲戚朋友,不去那儿,找谁介绍呢。”

  偶尔,他会在相亲会上碰到熟面孔,也都是家长,彼此尴尬笑笑,“你们也还没定下啊?”老彭觉得相亲会上的父母们才能相互理解。

  老彭的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而且越来越沉,有时甚至会胸口发闷。有一次,他实在胸痛难忍,被紧急送医,确诊是突发心梗。医生说,这个病和心情也有很大关系。老彭沉默不语。

  老彭越来越灰心,觉得儿子结婚无望了,他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但去年底,小彭忽然告知,自己有女朋友了。“这小子!说是处了一阵了。”老彭让老伴炒了几个菜,从不喝酒的他甚至喝了一口小酒,“心里那个敞亮啊。”


钱江晚报 健康读本 a0011 心梗!
这块石头压在心上
父亲焦虑到了顶点
2021-02-01 22030846 2 2021年02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