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新春特刊

柔柔酸、微微甜!在口腔中撩动我们的味蕾

一年只酿一季的玫瑰浙醋
婉约清新江南味

来自强翻动料缸里的玫红色浆液

  柔柔酸、微微甜!在口腔中撩动我们的味蕾

  一年只酿一季的玫瑰浙醋

  婉约清新江南味

  仲春伊始,秋冬乃熟,花开一岁,醋酿一味。

  古法酿造的玫瑰浙醋,是大自然赐予江浙人民的神奇礼物,从它诞生日起,就深深地烙上了江南印记。

  历经13道传统工序,6个月自然发酵,酸味物质分解出的氢离子,在口腔中撩动着我们的味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曾这样描述。

  它是老底子餐桌上,西湖醋鱼、宋嫂鱼羹、杭州小笼包乃至江湖海鲜的“最佳伴侣”。如同西湖的湖光山色,清新而自然。

  柔柔酸、微微甜!这一款只酿一季的“老味道”里,夹杂着浙江人百转千回的生活滋味。

  钱江晚报记者走访了杭州市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位于德清的工厂,这里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双鱼”玫瑰浙醋的生产基地。

  从立夏到立冬

  “老味道”酿一季

  走进写着“恒泰官酱园”字样的老牌坊,仿佛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沧桑感。老杭州的记忆里,早先的杭州庆春路上,就有“恒泰酱园”的招牌。

  太阳下,戴着斗笠的酱缸子整齐排列,大大的草缸盖子慵懒地晒太阳。

  生产车间在一扇不起眼的大门里。一推开门,一股浓郁的醋香迎面扑来。老师傅来自强正在翻动料缸里的玫红色浆液,这些半成品之后要进行压榨、灭菌的工序。

  来师傅说,按照传统工艺,玫瑰醋一年只酿造一季。一般在立夏节气,选用新鲜的籼米投料。按照自然节气,蒸饭会自然发酵。从湿润的梅雨,到高温的大暑,酒酸变成醋酸。至立冬发酵成熟,历经6个月。

  这个过程,要七八个人完成,其中2位是上了50岁的老师傅。只有一线的酿醋人知道,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体力劳动。尤其在炎炎盛夏,正是醋酸发酵阶段,要进行人工开耙。屋子里四五十摄氏度,潮湿闷热,很多人跑进去一分钟都坚持不了。他们要一缸一缸用耙子翻动,几千缸下来,那叫一个汗流浃背。一拨人翻2个小时出来,再换下一拨人。

  “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干。”来自强多年下来只招到一个45岁的女徒弟。

  也因为地域、气候、工艺的种种限制,玫瑰醋的产量有限,一季只能酿几千吨。

  江南特有的气候环境

  才能成就玫瑰浙醋

  可能很多人好奇,为啥叫玫瑰醋,是里面有玫瑰花吗?

  “完全没有,原料只有大米一样。”来自强笑起来,因为这种醋的色泽亮丽,像玫瑰花瓣一样,所以自古就叫玫瑰醋。

  “这是江南特有的气候环境,靠自然界微生物菌群,6个月发酵出来的,没有一点人工干预的东西。”杭州市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京告诉记者,浙江做醋的企业挺多,只有在浙北这一带,能酿制出颜色清亮、犹如玫瑰花一样的玫瑰醋。

  现在厂里,生产醋有三条产品线,分别是机械全自动化、半自动化,以及传统手工。只有玫瑰醋是纯手工酿制的。

  李京认为,好的匠心并不是一成不变,但想做新的改进,也很困难。比如,酿缸上要盖的草缸盖,因为很重,经常拉容易破损,试着改成轻一些的塑料盖,发现就酿不好醋。“我们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个草缸盖,真正作用不在保温,而是天然的好菌头。”

  再比如开耙这个步骤,老师傅的手感很重要,用机器还无法替代。李京说,古法酿制的每一步都有奥妙。这样神奇的工艺,最早在元代就有记载,距今已有几百年。如今,玫瑰浙醋酿造技艺,已经是区级手工酿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钱江晚报 新春特刊 a0007 一年只酿一季的玫瑰浙醋
婉约清新江南味
2021-02-11 钱江晚报2021-02-1100009;钱江晚报2021-02-1100017;钱江晚报2021-02-1100012;钱江晚报2021-02-1100008;22084650|;22084648| 2 2021年02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