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一码归一码”怎么破?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
建议健康码
全国统一管理
殷兴山 |
2月28日下午,浙江与河南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签订“健康码”互认合作协议。消息一出,各方叫好。这意味两地出行,可以“一码通行”。
其实,去年3月,国家就曾号召各地区健康码在全国范围内“一码通行”。目前,部分省市已实现“全国通行”,大部分地区则以“全省通行”为主,尚未做到健康证明全国互认。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央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的关注。
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殷兴山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健康码的应用和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在他看来,当前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缺乏全国统一管理与规范,跨地区互认尚未完全实现。尽管国家市场监管局已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国家标准,但由于健康码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自主选择科技企业开发运营,数据信息覆盖有限,依然存在各地“一码归一码,各认各码”现象,给群众出行带来困扰。
二是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挑战,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尽管健康码为自愿申领,但基于出行需要,健康码的使用具有现实强制性。健康码记录了数以亿计用户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行程轨迹等隐私敏感信息,各地健康码均由地方政府与大型科技公司共同开发,收集的个人信息通常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归集,这种政企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和数据集中储存模式带来了较大数据安全隐患。同时,个人信息处理中知情同意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普遍运用使老年人出行遭遇“数字鸿沟”窘境。我国老龄人口众多,许多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健康码使用上存在诸多困难。有的地方未能准确把握健康码的内涵与功能,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致使老年人出行遭遇“数字鸿沟”,造成负面影响。
为此,这次全国两会上,他专门带来了一份《关于全国统一管理与规范个人健康信息码的提案》。
在“后疫情防控”时期,为深化拓展健康码在多领域的常态长效应用,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他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比如在国家层面统一管理和规范健康码信息,构建多方协作的数据治理生态。转变管理思维,统一各地健康码名称,呈现“一码通办、全国通行”的特点。
二是强化健康码个人信息保护,确保健康码应用和管理中的数据安全,“加大监管力度,将健康码信息纳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律保护范畴,严格个人信息数据的保存及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置泄露、滥用健康码数据的行为,全力防范数据泄露和盗窃风险。”
针对健康码在应用中一些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问题,殷兴山委员则建议要兼顾老年人需要,助力老年人出行跨越“数字鸿沟”。比如,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码代办代查服务,保障老年人在智能化条件下出行自由;为老年人等群体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在核实身份、佩戴口罩、体温检测后允许其进入须验码的相关场所,“当然,也可以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让老年人在智慧社会发展中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殷兴山委员补充道。
本报特派记者 蓝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