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健康读本

办公室里无茶叶,一杯白水待客来
交际应酬一律拒,吃饭请客从不去

浙江妇产科的“一把刀”,有他不一样的另一面

石一复抱着“礼物婴儿”

  办公室里无茶叶,一杯白水待客来

  交际应酬一律拒,吃饭请客从不去

  浙江妇产科的“一把刀”,有他不一样的另一面

  这几年,石一复生活最大的改变是正式封刀。80岁后,他依然参加专家会诊和答疑,但不再进手术室,婉拒了所有手术邀约。

  “手术不是随便做做的,做手术前,你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都要全面了解,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其复杂。不能别人让你开你就开,那不是成‘开刀匠’了。” 做了14年的浙大妇院院长的石一复这么说。

  放下握了几十年的手术刀,他心有不舍,时不时“手痒”。但无法达到严苛标准的手术,他宁可不做,这是对病人和自己负责。

  A

他是浙江妇产科“一把刀” 30多年前率先手术直播

  石一复曾被誉为“浙江妇产科一把刀”,还和朗景和院士、已故的李孟达教授并称为“妇产科三剑客”,分别是江南、华北和华南妇产科的领军人物。

  上世纪80年代,他率先开展手术直播,在手术室边操作边讲解,学生在教室、会议室同步观摩学习,手术过程被刻录成碟片,全国发行。同行四处收购他的手术碟片,几乎每家医院的妇产科都有一套。石一复的手术干净利落,没有一点废动作,“开刀不能‘血哒哒、糊哒哒’,外面刀疤好看没用,里面损伤少、病人恢复快最要紧。”

  1994年,香港大学医学院附属玛丽医院的医生到内地考察,看了他“子宫广泛切除”的手术录像,特别邀请他到香港交流两周,安排了5场手术表演,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马钟可玑教授也和学生们一起观看。

  石一复主攻方向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潜心研究“三联序贯化学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40年来围绕该疾病开展了项目子课题数十个进行深入研究,发表了150多篇学术文章。

  滋养细胞肿瘤是指由胚胎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肿瘤,如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等,其中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它整体发病率不高,但浙江是侵蚀性葡萄胎发病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妇产科学界流传着一种说法,新疆是北边的葡萄园,浙江是南边的“葡萄园”。

  石一复刚毕业两年时,医院组织了一次专家会诊,给一个刚生完孩子的产妇下诊断,“我当时觉得是产后绒癌,初生牛犊不畏虎,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别人觉得,你一个刚毕业的小鬼头懂什么。但后来X光检查结果出来,证明我是正确的。”自此之后,他下了狠心研究滋养细胞肿瘤。

  一开始,他们借鉴国外的经验,三种抗癌药物一起用,但发现病人无法耐受,最后不是死于肿瘤,反而是死于药物。石一复团队将药物周期拉长,第一天用A药物,第二天用B药物,第三天用C药物,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再用A药物,这样病人的白细胞就不太会受到损害。

  “我的原则呢,就是对卵巢癌手术要彻底,化疗要做,巩固治疗也是很必要的。经过我手术的很多病人,三十多年了,还活得好好的。”

  B

他在社交上不近人情 对病人和同事又细致入微

  一个从不应酬、从不请客,嘴下不留情的院长,可以任职多少年?石一复的答案是:14年。

  1984年,石一复被任命为院长,一当就是14年。当时,浙江一些单位搞群众推荐制度的试点改革,他稀里糊涂入围了3轮提名,如一匹黑马杀出重围,当选院长。“省里宣布的时候我都愣住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陪跑的嘛,最后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有人说,我当院长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没想到当了这么多年,我虽然管不住嘴,得罪了不少人,但群众基础还是很好的。”

  至今,浙大妇院还流传着老院长的许多“传说”:他的办公室从不放茶叶,不管谁来了,只有一杯白开水;他几乎不用医院的车子,已故的原夫人患癌治疗期间用过几次,他把钱算好送还到财务处;1998年,他一年拒收的红包总数就在一万元以上;没有任何应酬,吃饭请客从来不去,从没请上级单位的领导吃过一顿饭……

  从社交层面来看,他几乎不近人情,但对待病人和同事又细致入微:他规定医院内不能骑自行车,担心撞倒孕妇;他叮嘱给手术后的医护准备小点心和咖啡,当时是全国首创,至今医院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曾数年安排大客车接送职工上下班,面包车接送专家,而他自己出行就靠自行车。“我不会外交,是学术型的领导。”他自我总结,“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比拼的就是业务。我一天也是24小时,应酬是浪费时间,我不如拿来编写教材和写论文。”

  在他的努力下,浙大妇院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浙江省第一个妇产科学博士点,他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妇产科学博士生导师,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5名,现在他们都成为各地的中坚力量。

  C

他牵头试水“试管婴儿” 半年内填补浙江省空白

  每天早上8点上班,石一复7点15分就到医院,利用早到的45分钟看重点病人;趁着午休的时间跟副院长、科室带头人碰面,商量医院的事务,或者和研究生讨论课题,为老病人复诊;节假日,哪怕是大年初一,他也会抽时间到医院看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球医学界掀起试管婴儿的浪潮,他顶住多方压力,牵头筹建了试管婴儿攻关小组,不到半年“礼物婴儿”和“试管婴儿”双获成功,填补了浙江省的空白,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后来他把这项工作交给了生殖团队,成果斐然,还出了个院士。

  他大胆提拔年轻人,主张人才培养要有目的性,一个人一个方向,实验室、生殖内分泌、产科……每个领域都安排了合适的人,这些年轻人现在都已成为妇产科各个领域的学术翘楚。

  “我做院长的时候,也有遗憾,那就是性子太急,有时候工作方法可能不是很对,但是对于14年的院长生涯,我用八字形容‘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1995年,石一复获得浙江省医德医风高尚医务工作者,全省一共6名。全国第二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妇科肿瘤特殊贡献奖,首届林巧稚妇产科医师奖……在一生获得的诸多奖项和荣誉中,医德医风这个奖项他尤为珍惜。

  本报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孙美燕 魏安东


钱江晚报 健康读本 a0013 办公室里无茶叶,一杯白水待客来
交际应酬一律拒,吃饭请客从不去
2021-03-29 钱江晚报2021-03-2900012;钱江晚报2021-03-2900015;钱江晚报2021-03-2900014;22295683;钱江晚报2021-03-2900016;钱江晚报2021-03-2900017;钱江晚报2021-03-2900019;钱江晚报2021-03-2900018;钱江晚报2021-03-2900013;22295682| 2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