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小时·教育

在清华北大就读的浙江学生现身说法

理科有学业导师,文科学甲骨文

封项晨
北京大学
胡文瀚
清华大学

  近日,包括清华、北大、浙江大学在内的国内数十所顶尖高校相继公布了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这对于今年的很多高考生而言,人生的一大抉择,已经摆在了面前。

  要不要去冲刺强基计划?被高校的强基计划招录都会学什么?强基计划到底适合哪些学生?这个计划到底能给自己的未来带去什么?如果中途想要改变求学方向是否可以……一系列问号,让很多学生、家长乃至老师,都在这个关键节点纠结不已。

  于是,我们找到了去年首批被高校强基计划招录的学子,请他们讲述,经过这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后,对于强基计划的认知与感悟。

  要不要报

  强基计划香吗?

  有人纠结,有人坚定

  2020年毕业于杭二中的胡文瀚,是清华大学第一届强基计划的学生。他目前就读的专业,是理论与应用力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而去年第一次听说强基计划的他,正值高三下半学期。

  在那之前,胡文瀚关注的信息基本上都与“三位一体”相关。而强基计划的出台,直接打破了之前的招生格局和节奏,“很多高校开始连夜设计适应强基计划的培养体系和招生方案。”

  所以,当时的胡文瀚内心还是有些慌乱的,“因为我并非那种学术志向非常坚定的人,也没有在某一门基础学科上有突出的素养,我的相对优势在于综合成绩,也就是高考,但我的实力也并没有达到能裸分上清北的程度。”

  胡文瀚犹豫过要不要冲刺强基计划,毕竟这项计划是新兴的,它对专业选择以及转专业都有诸多限制,“去清北的机会于我而言虽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但能在那样的氛围里和许多优秀的人互相交流学习,一定会成为一段独特的经历,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咬咬牙,去搏一搏。”

  相较于曾一度纠结的胡文瀚,同样毕业于杭二中,后被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录到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系的封项晨,在最终抉择时则显得直接一些。

  封项晨对强基计划的专业方向都比较感兴趣,于是没有犹豫,决定报考。作为“过来人”,在他看来,笔试重点考察数学、物理能力,大约为竞赛难度。

  当时,胡文瀚的班级里大部分希望考清北的同学都报了强基计划,最后有7位同学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北录取。在网站上看到录取信息的胡文瀚,心里也挺复杂的。

  “我的强基综合分数和预期有一定落差,最终被录取到的书院以及相应的专业不是我期待的那个。”所以胡文瀚在当时还是感到一阵失落。之后,他在微信、QQ上和几个同学朋友聊了聊各自的情况,直到了解到有两个好朋友也被录取到了同一个书院,他才宽慰了不少,全家人心里的石头至少是落地了。

  得知自己被强基计划录取后,封项晨则非常开心,因为如果不冲刺强基计划,高考分没达到北大录取分数线的他,必然会与心仪的北大擦肩而过,“之前的努力和最终的抉择,都让我有了这个回报。”

  学什么

  清华:书院式教学,课业压力大

  北大:要求一年掌握甲骨文

  胡文瀚所在的行健书院,是理+工衔接培养,大家的理科部分都是力学,但是工程学科部分会有所区别,有车辆工程、航天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所以在被录取之后,还进行了一次工科的分流。

  胡文瀚说,他们的培养方案是学校新制定的,课程安排和相关资源配备都经过了比较周密的设计。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书院制”,书院会为每位同学配备学业导师,这位导师不完全是传统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导师,“我们可以和导师讨论各种事情,包括学术方面的和生活方面的。书院还会定期举办微沙龙,我们有机会和优秀的老师面对面交流。还有就是,书院会提供比较多的科研方面资源,比如这学期开设了科研导引课。”

  “因为清华强基的同学是隶属于五个书院的,不和别的院系同学混班,而且强基的部分专业是新设置的,所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基础性课程的比重会更大,难度会更深。”就胡文瀚而言,大一两个学期学的两门数学基础课是和数学系的同学一起上的,这对于数学基础不是特别突出的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胡文瀚感觉学业压力还是挺大的,上个学期,他基本没有出校逛过。

  而从学军中学进入北大中文系的方文,她的导师建议她一年之内掌握所有甲骨文的字形。这真是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导师也并没有强制她完成。不过,在真正接触了古文字相关的讲座课程之后,方文发现,其实甲骨文并不像她以前想象的那样艰深晦涩,“大多数甲骨文都很生动形象,让我们看了就会会心一笑,去研究考证一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强基的古文字方向是中文系的五大专业方向之一,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本身就会有不同的培养方案。”方文说,“但是中文系到大三才会专业分流,之后才会涉及到本专业真正的核心课程。而且我们只要能够确保完成核心必修课,剩余的学分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就算是物理、数学等理科院系开设的一些通选课我们也可以学习。”

  在这半年多的学习中,方文在不停地接受新知识和新生活。她说,中文系“古”字头课程讲授、学习都是使用繁体的。“我第一次读繁体竖排的《史记》时觉得很不习惯,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我现在已经看不惯简体横排的经文了。”

  前景如何

  打开学术研究的大门

  强基的“强”,是个动词

  去年是强基计划元年,胡文瀚笑称他们是这项计划的“小白鼠”,因为个别政策还有待更完善。

  “例如推研政策如何实施,以及不同书院课程难度不一致等问题,学校和书院还不能给出具体的答案。”

  他觉得最适合强基计划的是在学术方面有志向或者感兴趣的同学。一方面,这样的同学在学习中会更有动力,也会获得更多成就感;另一方面,强基计划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资源配备是非常丰富的,可以为同学做科研提供非常非常多的支持。

  但谈及就业这个点,其实胡文瀚还是有不少困扰。

  “一直以来,我都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像有些同学那样志向非常坚定,比如当医生、程序员或是做金融分析师等,所以每当我思考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感觉有些心累。”

  不过,他觉得目前的专业以及强基计划,至少为自己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比如可以在毕业之后去往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尽己所能做一些能为国家关键领域带来活力的事情。

  而北大古文字专业的方文觉得,强基计划并不像一些考生和家长顾虑的那样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形成限制,而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去接触原来知之甚少的基础学科,打开了一扇学术研究的大门。

  在她看来,原本就对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生物、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有兴趣的同学,比较适合强基计划。

  “其实大学校园中最受大家景仰的一定是做学术的人。”方文说,强基计划的学科本身就是与学术科研关系最紧密的学科,如果能够做到利用好强基的资源,潜心学术,那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一定是未来中国学术圈的中坚力量。

  “强基计划是要强化我国基础学科的计划,也就是补足基础学科研究上我国和世界顶尖国家的差距的计划。”封项晨说,他认为这不是“强”的计划,而是“为了强”的计划,“关于‘要如何强’,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习,跟紧课程计划,认真完成课业,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尽快加入科研队伍。”

  所以,封项晨对强基计划有着另一番理解——强基计划的“强”,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钱江晚报 小时·教育 a0009 理科有学业导师,文科学甲骨文 2021-04-09 钱江晚报2021-04-0900016;钱江晚报2021-04-0900023;钱江晚报2021-04-0900022;钱江晚报2021-04-0900017;钱江晚报2021-04-0900018;钱江晚报2021-04-0900025;钱江晚报2021-04-0900024;22361833;22361832 2 2021年04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