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钱才能看成绩,教育APP用错心思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据长沙晚报报道,有部分家长反映,一些中小学和企业合作,向学生推广企业开发的教育APP。交了钱才可以看到孩子的成绩排名、试卷错题信息等,不交钱就看不到。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推进,形形色色的教育APP应运而生,为教育相关参与方提供了便利,但其中有些存在诸多问题。像交钱才能看到孩子成绩,已涉嫌强制收费。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中小学生平时成绩是隐私,一般不能对外公开。通过APP让家长和孩子实现“点对点”查询成绩,而且还能借助大数据诊断学生每一次考试的成败得失,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一涉及收费,味道就不一样了。家长了解孩子成绩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却被设了交费这道门槛——这简直就是抢钱行径,先剥夺了他人的知情权,然后把知情权当作商品来贩卖。
教育部等早有明确规定,要求学校推荐学生使用教育APP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交费才能看到孩子的成绩,实质上是变相的强迫收费,明显违背上述禁令。那么,学校和相关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关联?值得深究。
企业开发的教育APP,如果要和学校合作,就应该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推进公平公正的普惠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如果采用胁迫的强制手段违规收取费用,这就走向了普惠教育的反面。
在公益性的基础上,提供一些额外的增值服务,在家长自愿的基础上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理解。既满足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能提供部分人需要的个性化服务,前者普惠,后者自愿购买,这才是教育APP的生存之道。
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学生成绩、错题及进出校等信息,是家长们的普遍需求。如果教育部门和学校能自主推出上述信息,不仅可以提升管理效果促进教育质量,还能倒逼企业推出的APP增加更多普惠功能,并在定制化服务上发力。
在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想实现教育类APP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构建常态化的治理体系,建立政府管理、企业履责、学校把关、家长监护、社会监督等多主体参与、职责明晰的综合协同治理体系。惟其如此,才能有效根治教育APP乱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