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小时·评论

副处长送外卖,察实情才能办实事

  在北京卫视近日播出的系列纪录片中,北京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拜师外卖小哥,体验送外卖。一天下来,他只完成了5单,收入41块钱,连距离一天挣100块的小目标一半都不到。累瘫后坐在马路边的王林感慨:“太委屈了,这钱太不好挣了!”

  首先,要给这位副处长点个大大的赞。下基层体验生活,是领导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常见方式,对外卖等新业态尤其需要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虽然累瘫了,但是值得,通过这一天的体验,他一定能了解外卖小哥群体的艰辛,能够发现外卖行业的劳动关系现状。这对他今后开展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再者,追随王林送外卖的镜头,观众也会感受良多。送外卖确实是赚辛苦钱,很多人看了纪录片后,都希望平台尽量不要让外卖小哥白忙乎,白辛苦。

  我们可以从镜头里看到,王林在送外卖过程中,既遭遇过导航报错让他“穿墙而过”,也有过碰到突发事件而导致送餐迟到。这些问题,有的跟外卖小哥的个人经验有关,有的与平台路线设计不合理有关。平台有必要加以改进,不断优化完善路线设计、送餐流程,不让外卖小哥走冤枉路,从而也能缩短用户等餐时间。

  尤其让人感慨的是外卖平台的流程控制。外卖小哥一天最多能接多少单,路线怎么走最快,迟到了该怎么扣罚,这些是由大量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出来的。这套流程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严格控制着每个外卖小哥的行为。

  从好的方面讲,这是为了追求效率最大化,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高企业效益。但要看到,人不是机器,外卖小哥不是铁打的。他们是人,整日奔波会产生肉体的疲累、精神的困顿,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突发状况。所以,平台在维持流程控制的刚性的同时,还应该有人性关怀。

  大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大数据之上,企业应当有大格局、大关怀。外卖平台要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和员工关怀体系,去弥补大数据的不足,让外卖小哥有喘息的余地。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固然是最重要的指标,但同时,一家企业如果只有盈利能力,而没有分享机制,缺乏社会责任,必然走不远。

  副处长送外卖,相当于暗访了外卖系统的漏洞。有关主管部门和平台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这些漏洞,尽快从流程机制和企业管理制度上进行修补。


钱江晚报 小时·评论 a0015 副处长送外卖,察实情才能办实事 2021-04-29 钱江晚报2021-04-2900015 2 2021年04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