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小时·成长读本

每一条人生赛道都有女排精神

东京奥运排球测试赛,中国女排比赛现场。
视觉中国 供图

  上接1版

  2

  这40年间,中国女排经历了太多起起落落:曾经辉煌也曾经沉寂,但它从未远离。你们看,直到现在,凡是女排的赛事,各大媒体都会争相报道。上周这场奥运会测试赛,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让人们不由地赞上一声:女排就是女排,精神还在。

  这,就是我们今天谈“女排精神”的缘由。

  关于女排及一切,还得从40年前讲起。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曾经有两项体育运动,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并且对中国在全球的国际地位产生过重要影响。

  一件事是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1971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都想恢复外交,但苦于找不到打通两国关系的渠道。后来借助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时机,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也推动了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

  另一件事,就是中国女排在国际赛事上的五连冠。

  1981年,中国女排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当时的比赛记录显示,11月16日的决赛,中国队打得很艰苦。一开始,中国队压着日本队打,领先两局,可是后面又被日本队追平。总教练袁伟民把以孙晋芳、郎平为首的女排姑娘们叫到一起,说出了一句话:“现在国内几亿人关注着你们,如果输给了日本队,将是你们一生的遗憾。”

  这句话非常重要,由此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女排比赛,已经不只关乎体育,而是一场国民精神上的展示和较量。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郎平回忆道:赛前,大家就决定,哪怕是腰要断、腿要断,也要在赛场上断。最后的关键局,中国队以17:15赢了日本队,主攻手郎平获得“优秀运动员奖”。

  那时候的中国还比较贫穷,黑白电视机也不多见,所以有电视机的人家就把电视机搬到空地上,供邻居们一起观看。更多的人拿出了收音机,静静地听着著名播音员宋世雄进行比赛实况解说。

  在赛后的颁奖典礼上,宋世雄说出了他的名句:“诗人们写首诗吧,赞美我们的女排姑娘;作家们写篇文章吧,歌颂我们的女排姑娘。”

  3

  这一个冠军,来得很不容易。电影《夺冠》还原了当年中国女排训练的大量细节。其中一个情节是这样的:一位助理教练去美国参观交流回来后对袁伟民说:“光练是不行的,以后比赛更多的是靠脑子,美国已经用计算机来分析我们队员的各种数据了,包括打球习惯、生理指标。”而当时,中国仅有的计算机还在中科院进行科学研究。袁伟民听完后沉默半晌,然后走到栏网边,把网升高了15厘米:“给我继续练!计算机能计算出这个吗?”升高15厘米,已接近男排的栏网标准。袁伟民要求的就是队员们必须跳得更高、练得更猛。

  这就是女排精神里“打不烂、拖不垮”的最早由来。袁伟民带给女排的是著名的“魔鬼训练”,所有的陪练都是男队员。一个个球砸下来,又重又沉,姑娘手上都是淤青。每一个人都缠着绑带,缠手指的、绑脚踝的、裹膝盖的、撑腰的……电影里描写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各种关于中国女排的纪录片里,大家都能够看到训练有多么艰苦。

  郎平回忆道:我们连续练了7个小时,练完以后,两个膝关节都是肿的,“7个小时什么概念?就是你连续扣了一千多个球。”

  在这40年里,每一代女排队员都会回到当年漳州女排训练基地训练,去看看墙上留下的一个个球洞,去感受地板上的磨痕。

  4

  女排队员用血和汗换来的胜利,总能让整个中国彻底沸腾。人们高呼“中国万岁”,女排姑娘们成了时代英雄。

  当时全国各地给女排寄去了三万多件各种纪念品,有小朋友画的画,有妇女织的工艺品,有农民腌制的腊肉……有位青年工人还用车床做了一只造型夸张的铁榔头,送给“响当当的铁榔头”郎平。

  《人民日报》用整个头版刊登了中国女排夺冠的新闻报道,并且刊发了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号召全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

  一天后,《人民日报》发表了邓颖超的文章《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女排精神》。文中写道:各行各业人民群众都要学习中国女排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作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是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在那个岁月,中国女排就是民族精神的旗帜。郎平在自传《激情岁月》中写道:“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2019年,中国女排集体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三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5

  40年间,中国女排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一直站在世界排坛最顶端的。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期的低谷,甚至低落到在一次国际赛事中,连亚洲也没有冲出,败给了泰国队。

  那段时间,成熟并坚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颓丧和不安。输赢,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或者国家的唯一标准了。曾经的中国,需要一场赢的比赛来证明自己,输赢很重要;等到国家强大,输赢就不再是自信的唯一证明了。女排也一样。

  女排精神仍在,只要这种精神存在,那么走出低谷也是迟早的事。

  2020年,女排运动员朱婷谈到了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只是在胜利的时候才有,而是一直都存在的。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得不到冠军,也竭尽全力,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女排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在体育场上展现这种精神,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践行这种精神。”

  郎平说:“不管是累还是有伤,姑娘们都非常认真地在球场上打球,这就是老女排留下来的精神。”

  参加了里约奥运会的女排队长惠若琪,从外表看,她就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姑娘。她曾做过一次心脏手术,为了能参加奥运会,病刚好的她就赶着归队训练,“排球是一个团队项目,作为队长,如果你说你不行,其他人会怎么想?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团队都会垮掉。”

  6

  2019年,中国女排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卫冕。观众们呼喊:中国女排,你真狠。

  那一次,习近平向中国女排全体队员、教练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你们在比赛中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正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一定会赢,但是要努力去赢。”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生生涯。每一场考试,考验的正是成长过程中,同学们的全方位成长和学习成果,而不单是排名和分数。

  这些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引导同学们有正确的全面的学习观,一直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人教育,目的也正是希望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所以同学们,在我们现在的学生时代,在以后的工作时期,在任何一个赛道上,都牢记女排精神,那就是:永!不!言!败!


钱江晚报 小时·成长读本 a0002 每一条人生赛道都有女排精神 2021-05-08 钱江晚报2021-05-0800024;钱江晚报2021-05-0800027;钱江晚报2021-05-0800030;钱江晚报2021-05-0800028;钱江晚报2021-05-0800029;钱江晚报2021-05-0800033;钱江晚报2021-05-0800034;钱江晚报2021-05-0800016;钱江晚报2021-05-0800018;钱江晚报2021-05-0800036;钱江晚报2021-05-0800037;22493143| 2 2021年05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