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小时·新闻

送给儿子的大学毕业礼:

从杭到京
20天骑行
1459公里

夫妻俩说,这次骑行的目的是
“告诉孩子,再苦再累都要坚持”

骑行途中的老母亲
一家三口在北京见面了

  送给儿子的大学毕业礼:

  从杭到京

  20天骑行

  1459公里

  夫妻俩说,这次骑行的目的是

  “告诉孩子,再苦再累都要坚持”

  本报记者 史春波 史一方

  6月20日深夜,史先生和妻子董女士坐上火车,从北京回杭州。

  之前,这对50多岁的夫妻骑着自行车,花了20天时间,从杭州一路骑到北京。他们把这次骑行作为儿子的大学毕业礼物,“我们想告诉他,父母年纪这么大了,还能这样坚持,希望他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样不畏困难,勇敢前行。”

  21日晚上,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史先生和董女士。这是杭州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却有着独特的教育之道。

夫妻本是骑行小白

   为儿子开始这次漫长旅程

  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三口住在宾馆的一个房间里,夫妻俩给儿子讲述一路上的见闻。1459公里的骑行路程,跟着导航,穿街走巷,他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比如,基层治安很好,很多村庄里的人家晚上都没有关门。

  骑行进京的想法来得很突然。那天,董女士看到一个新闻,有一位父亲为了完成对孩子的承诺,骑车去大学看孩子。她一想,这很有意义,所以很快就决定了。

  说起骑行,夫妻俩其实也是小白。四年前买了自行车,偶尔会和邻居去户外骑骑。最远的一次,是他们一家三口从嵊州骑回杭州。

  所以,对于这么漫长的旅程,他们心里没底。但是,为了儿子,他们还是想试试,于是,瞒着儿子,5月30日下午,他们出发了。

  二十天里,每天的骑行一般是从下午开始,骑到晚上。最晚的一次,骑到凌晨一点才找宾馆睡觉。

  快到北京时,他们才告诉儿子这个消息。

  电话那边,儿子显然有些懵了,“你们太不容易了”。在校门口,儿子跑过来,给了妈妈一个深深的拥抱。

  那天晚上,一家人在酒店里看了一场球赛,然后聊到凌晨三点。

  儿子小史读的是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建专业,还是首都英才第17届青马班学员。小史担任校学生会党支部书记等多个职务,每年拿奖学金,已被保送本校读研,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小史略带遗憾地说,其实学校毕业典礼不知道什么时候开。

  “没关系的,这是我们送你的毕业礼物。”史先生这样告诉儿子。

  告别时,夫妻俩买了火车票回杭州,把两辆自行车送给儿子作为纪念。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这次骑行的心得,送给了儿子,“希望你不畏艰难,勇敢前行。”

  尊重儿子的选择

  让他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在聊天的时候,史先生还和儿子说起了一件事。

  他们在骑行第十四天到达德州庆云县城。正好第二天要中考。他们入住一家快捷酒店,看到一群中考生在酒店大堂里学习。

  夫妻俩想起儿子中考前一天,也住进了这样的酒店。不过,他们没有让儿子学习。那天晚上,儿子和几个同学一起玩。“就要考试了,临时抱佛脚还有什么意思,还是放松最重要。”史先生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

  中考前,儿子小史在学校里还每天玩球。老师找到父母反映情况。妈妈问了老师两个问题,“有没有没有完成作业”,“上课有没有睡觉”。老师说,都没有。

  “那就让他玩吧。压力这么大,总要有宣泄的。”

  这些年来,夫妻俩从不强迫儿子学习。“除了学校作业,不会再有其他。小学四年级前参加过国际象棋和围棋培训班,四年级后由于学有余力,开始参加奥数等培训,但从不勉强。”

  夫妻俩坚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如,作业在学校里完成,回家后就可以放松。“其实,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是家长把小孩子的习惯搞坏了。现在看来,教育家长比教育小孩更重要。”史先生说。

  小史的数学成绩好,中学时就拿过多次奥数大奖。“我们通过和他玩扑克牌,在游戏里培养兴趣”,史先生说。

  初中毕业,小史原本可以保送进学军中学,让人意外的是,他放弃了。他的理由是,“我不喜欢那种学习模式”。最终,他通过考试进了杭二中。

  “我们一直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史先生说。

  对儿子下得了“狠心”

  要求自己犯错自己弥补

  史先生一家原本在绍兴工作,为了儿子的教育,才在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时搬到了杭州。

  从那时起,儿子开始了住校生活。

  “很多家长是不会这么‘狠心’的。”史先生笑着说,他们从小培养儿子独立精神,“遇到问题,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假期妈妈经常带着儿子去旅游,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儿子想去哪就去哪。“到了三四年级,旅游攻略都是儿子做的,包括买车票什么的。”妈妈说。

  有一次,小史上学忘带语文课本,但父母没有送过去。

  小史只得向隔壁班借,复印好,总算解决了问题。

  “很多事情,要靠自己长记性。自己犯了错,就要自己弥补。要多试错,才会成长。”史先生说。

  很多人为他们担心,这样的亲子关系会不会生疏。其实,他们和儿子的关系就像是好朋友一般。一家人还经常一起谈论时事话题,一起追剧。现在,小史和妈妈打一次电话能聊一两个小时。

  “每个周末,我们基本上都陪着他,一起去西湖边逛逛,一起出去锻炼。”史先生说。

  有一次,史先生做了一件让儿子觉得很了不起的事——参加横渡钱塘江活动。“你看,我本来连25米都游不了,现在游过钱塘江了”,他这样告诉儿子。

  “父母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来感染孩子,影响孩子。”史先生说,这次骑行,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告诉孩子,再苦再累,都要坚持。”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6 从杭到京
20天骑行
1459公里
2021-06-24 钱江晚报2021-06-2400014;钱江晚报2021-06-2400017;钱江晚报2021-06-2400018;钱江晚报2021-06-2400020;22713876;钱江晚报2021-06-2400024;钱江晚报2021-06-2400015;22713877|;22713879| 2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