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小时

程奶奶和她讲起悄悄话,刘大伯给她带来一堆零食

社区医生的手机里,有一千多位患者朋友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社区好医生?欢迎来小时健康小站群组发帖,让更多的美好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递。

  80后的姚乐燕是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杭州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主治医师。上周,家住杭州城西的杨大伯在小时新闻客户端的小时健康小站群组上发了一封感谢信,夸赞姚医生救了自己(见钱江晚报6月22日A12版)。

  这是怎样的一位社区医生?我们跟访了姚乐燕的一个门诊日。得知她曾经在三甲医院工作,记者不禁好奇问她:“在社区医院和在大医院接诊,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她想了想说:“大概就是,在这里接诊会更接地气。”

  在这里,患者和她之间,不仅是医患关系,那种彼此间的熟悉感觉有点像邻居、朋友。而有时候,怎么治疗、开什么药,这种熟稔竟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来看门诊的奶奶,和她低声说心里话

  姚乐燕的门诊是8点开始,12点左右结束。一个上午,她看了35位患者,其间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却丝毫没有疲态,说话干净利索,声音清脆又柔和。来就诊的患者90%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是开药,或做各种基础检查、体检、咨询体检结果等。

  “姚医生,你从北京回来了?”10点,60多岁的刘大伯一进诊室就爽朗地打招呼。这是当天上午,第5位这么问她的患者。

  几天前,姚乐燕去北京参加一个比赛,发了朋友圈,这些患者都是她的微信好友。

  “回来了。”姚乐燕笑着应答, “您这次是不是来开高血压的药?”开药期间,刘大伯问她比赛结果如何,姚乐燕笑着回应,就像是邻里间拉几句家常。

  开完药,姚乐燕嘱咐大伯:“阿姨也快要体检了,要不今天预约掉?”刘大伯愣了下:“你不说我都忘了,我一会儿问她。”

  下一个进来的是80多岁的程奶奶,瘦瘦小小的她紧锁着眉头。“奶奶,爷爷还在住院吗?”姚乐燕开口先问。程奶奶像是被打开了话匣子:“老伴还在ICU,每天只能探望一小时,他身上插了很多管子,他想回家……”

  姚乐燕耐心听着,跟着轻声叹气,又连声安慰:ICU医生肯定会尽力的,你也要保重好自己……

  几分钟的絮絮叨叨,都在程奶奶开药期间。程奶奶拿了开好的药,缓缓离开。

  姚乐燕说,程奶奶的老伴已经90多岁,半个月前生病住院,情况不是很好,子女不同住,本来老两口相互依赖,老伴住院后,程奶奶孤独了很多。

  “她不怎么说话,有时候会给我发微信说说老伴的情况,能看出她很担心,而这种情绪她又不愿对子女流露,怕孩子们担心她。”

  阿姨的顾虑,她治疗时都考虑到

  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位阿姨,说自己前一天体检查出小便有血,约了今天来复查。姚乐燕愣了四五秒,然后说:“你是不是××的妈妈?你儿子昨天在微信上和我说了。我以为你儿子会陪着一起来,一时没想起。”她没见过这位患者,但记着她儿子的微信留言。

  作为一位社区医生,姚乐燕不仅了解患者的病情,也熟悉他们的家庭状况,这种熟悉甚至会在她确定治疗方案时起作用。

  66岁的金阿姨瘦瘦的,她因为血糖高第二次来找姚乐燕。“你这次血糖有点过高啊,应该打胰岛素的。”姚乐燕看着检查单说。

  金阿姨“嗯啊”了几声,没有作答。姚乐燕似乎知道她在顾虑什么,想了一下说,“我给你调整一下药吧,你原来吃的药其实效果也不错。现在这样一次要吃7颗,太多了,换我也服不下,要不我给你换另外一种,这样一次只用服两颗。”

  这么做,姚乐燕是希望金阿姨能按时按量服药。金阿姨连声说,好的好的。“你不用抗拒胰岛素,该用的时候要用,它对你是种保护,血糖太高会有并发症的。”姚乐燕最后叮嘱。

  原来金阿姨很怕打针,担心用了胰岛素就要依赖,更关键的是,家里有个三个月的小孙子需要她照顾,初次用胰岛素需要在医院观察,她觉得走不开。

  这些情况都是金阿姨每次聊天时透露出来的,这些顾虑她很少直接说出来,但又会影响到她治疗时的依从性。

  “决定怎么治疗时,在考虑到病情的前提下,也最好兼顾这些实际情况,只一味按照治疗标准让她住院,她其实做不到的。”姚乐燕说。

  大伯说,我们把健康交给你了

  这样忙乎到中午,诊室渐渐安静下来,上午离开的刘大伯拿了老伴的医保卡,折回来约体检,这次他顺带拿了一大包零食来。姚乐燕连声推辞:“大伯,您太客气了。”像给小辈拿好吃的一样,刘大伯硬把零食推到姚乐燕手里。

  “这些零食,您可以吃,阿姨血糖高,糖分高的可不要多吃啊。”姚乐燕顺口嘱咐道。

  “知道,知道,我们反正是把健康交给你了。”刘大伯笑着说,还对下一个进来的患者说,“姚医生是真当细心。”

  姚乐燕的签约患者有1000多位,她都给他们留了手机号,并加微信。翻开她的手机微信,患者们的留言五花八门:有人询问自己的检查报告,有人咨询新冠疫苗怎么打,有人发小孙子的图片过来问是不是手足口病……

  所有的微信留言,姚乐燕都会回复,有些不方便微信回复的,她就直接打电话过去。

  “加了这么多微信,麻烦吗?”记者问。“不麻烦啊,我觉得还挺方便的,特别是我想找他们找不到的时候。” 姚乐燕翻开其中一条:前几天,一位阿姨的体检结果显示血糖偏低,社区医生联系她来做复查,电话怎么都打不通,阿姨是姚乐燕的签约患者,“我也打不通她的电话,给她微信留言,她很快就回复了。”

  一通微信对话,她救了阿姨一命

  还有一次,一位56岁的阿姨在小区里遛狗,突然晕倒,几分钟后醒来,就自己回去了。阿姨觉得没什么大碍,没和家人说,但在和姚乐燕微信聊天时,提到了这件事。

  “我觉得不对劲,因为她有高血压和低血糖,怕是心血管问题,让她赶快去医院。”姚乐燕说,阿姨依从性蛮好,当即就去了,“没想到,她到了医院后又出现了晕厥,是心脏骤停,而且检查显示,最长的一次是4分钟,就是她遛狗晕倒的时候。”

  阿姨后来装了心脏起搏器,事后还特意给姚乐燕写了一封感谢信。“是姚医生让我避免了危险,及时救治。平时有病情在微信上联系,她回复都很及时。”

  这样的来自患者的手写感谢信,姚乐燕今年已经收到了四封。耐心、细心、专业,这是居民们称赞她最多的品质。

  “都说医生不仅是治病,其实是‘治人’,以前在大医院的时候,可能没办法这么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患者,这也是社区医生接地气的地方。对他们来说,是被帮助了;对我来说,也觉得被需要,还是蛮有获得感的。”姚乐燕说。

  (文中患者皆为化名)


钱江晚报 小时 a0014 社区医生的手机里,有一千多位患者朋友 2021-06-28 钱江晚报2021-06-2800014;22711412;22711406|;22711407|;22711408;钱江晚报2021-06-2800016 2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