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小时·新闻

我们去往大山深处
寻访他深藏的功与名

《核桃树之恋》剧照

  通往大山深处工厂的山路,路边随处可见核桃树。

  从四川绵阳出发,车子在崎岖狭窄的盘山路上蜿蜒。远离尘嚣,在偏僻而寂静的山林深处,才能进入王荣浩当年工作过的某军工单位。

  过去近60年,在被西南大山环抱的河谷中,这支隐秘强大的科研力量遗世独立,默默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不断跨越。

  正值7月盛夏,一路上,山林葱郁,河水淙淙,大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的核桃树已结出青色的果实,它们压满树枝,随风摇曳。

  40多年前,这大山里的核桃被王荣浩带回了老家浙江嵊州,常年分隔两地的夫妻俩,把三颗核桃在门前种下。此后,王荣浩回到蜀地山水深处,面壁经年;而在两千公里外的家乡,核桃如思念般生根、发芽、茁长……

  在据此改编的越剧《核桃树之恋》赴京展演之际,7月8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前往绵阳,寻觅王荣浩生前在大山里留下的印迹。

  艰苦环境中

  他仍坚持在车间赶任务

  听到王荣浩的名字,起初,离退休办公室主任侯喜凡颇感惊讶——王荣浩是万千埋头车间的技术工人中的一员,和曾在此奋斗过的“两弹元勋”相比,他普通得并不起眼。“没想到,你们家乡人还记得他。”侯喜凡不无感动地说。

  如果不是这棵铭记了他的初心和爱情的核桃树,或许,王荣浩将和这里无数的“面壁者”一样,为护佑祖国安宁的国防事业奉献一生,却始终不为人知。

  “1959年,自上海转入青海221厂;1975年,调来车间;1985年,因病提前退休,定档6级车工。”在王荣浩的退休资料里,只有寥寥几笔,却勾勒了他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一生。

  在老同事的回忆中,在车间,他是少言寡语、埋头苦干的老师傅;车间外,他爱抽烟也爱喝茶,是常端着茶杯到处走的“老单身”。其实,他有妻子,也有家,在两千公里外的嵊州。

  1959年,由于技术过硬,王荣浩作为第一批支援军工工业建设的工人,从上海一家公私合营的工厂选拔进青海221厂——这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此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在此成功研制。

  221厂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金银滩草原,王荣浩和其他工人们一起住在帐篷里,靠厂里下发的“四大件”——棉大衣、大头棉皮鞋、羊毛毡、狗皮帽子抵御严寒,在风雪中完成任务。

  后来,221厂因需要迁至绵阳。1975年,王荣浩也随队转入川北,成为这个新单位普通的工人。彼时,王荣浩已成为5级车工(最高8级),是车间里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工。

  从青海草原到西南大山,条件依旧艰苦。“当时,基地刚开始在山沟里建设,厂房和宿舍都还没有。大家住在席棚子里,上面盖着油毛毡。”时任车间工艺员的程崇启用“冬冷夏热”描述当时的居住环境,“一旦下雨更遭殃,如果不用盆接雨水,就根本睡不了觉。”

  王荣浩所在的车间是这里最早建起的车间,“也是席棚子匆匆搭起来的。”于是,大家白天在车间赶任务,晚上则要配合工程队搞基建,“背砖、背水泥……后来的厂房都是我们帮助慢慢修建起来的。”程崇启说。

  手把手教磨刀

  他是耐心严苛老师傅

  车间一直有“师带徒”的优良传统,65岁的杨先斌是王荣浩在车间唯一带过的徒弟。对于杨先斌而言,王荣浩是位耐心又严苛的师傅。

  1976年,20岁的杨先斌刚进厂不久,王荣浩就为他报名参加厂里第一届青年车工比赛。这个乡村男孩在第一次看见车床时,忍不住惊呼,“钢材还能被切割啊”。

  王荣浩直接将杨先斌带进磨刀间,盯着他天天练习磨刀——这是车工的基本功。在闭塞的空间内,高速旋转的砂轮扬起翻飞的灰尘,磨刀总免不了沾得一身灰。杨先斌记得,其他人的师傅教完注意事项后一般都在外面等,可自己的师傅就一直站在身边,教他磨刀时的姿势、角度、技巧。直到练习达标,两人才一起灰头土脸地走出磨刀间。

  这样从早到晚练习了三四天,杨先斌在众多青年职工中脱颖而出,拿下二等奖。说起此事,杨先斌至今记忆犹新,脸上洋溢着自豪而满足的笑容。

  杨先斌对师傅充满感激,可有时,又觉得他过于严格。学徒期间,一旦杨先斌玩到很晚才回宿舍,总会被王荣浩仔细盘问,“他不允许我太晚回去,担心影响我第二天的工作状态。”

  工作之余,王荣浩的生活很单调。杨先斌记得,除了抽烟、喝茶,师傅就忙活着一些木工活,自己动手做椅子、桌子、柜子……

  王荣浩很少向杨先斌提起自己的妻子和家乡,但每年有一个月,他总会休探亲假回家。那时,山沟和外界的连接只有一条狭窄的泥沙路,晴天灰尘四起,雨天泥泞难行,要翻越几重山,才能到县城。

  “路况不好的时候,早上从山沟里坐上大货车,等到县城天都黑了。”杨先斌说,师傅要回趟家,路上总得折腾好几天,“他还总带不少东西,比如,从村民那买来的桃子和核桃。一个月后,他又会从老家带不少野山椒和茶叶,到山沟里给大家分享。”

  王荣浩的身体不算好,杨先斌记得,他有冠心病,以前随时身上带着药。1985年,王荣浩因病提前退休,杨先斌帮忙把他的椅子、桌子、柜子等家具装了一车,跟他一路颠簸,托运回家乡。

  从此,他的功与名遗留在了这座大山里。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3 我们去往大山深处
寻访他深藏的功与名
2021-07-13 22789688 2 2021年07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