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摆上装饰书,无须大惊小怪
本报评论员 高路
位于杭州商业综合体“天目里”的茑屋书店是网红打卡地,不过有读者在店内发现,落地书柜上半部有大量“装饰书”,对书店不放真书表示不解。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弄虚作假,是“伪装的文化”,这种批评实在有点用力过猛了。店家的做法并不难理解,在顾客手够不到的地方摆上装饰书,便于打理,同时能营造良好的购书环境。这很难说是欺骗,倒不妨视为软装的一种,跟饭店里摆上几本书是一个道理,装饰而已,对此反应过大倒显得玻璃心了。总不能说摆真书的饭店就是有文化,放了点装饰书的书店就堕落了,没有这样的道理。
现在书店生意难做,不是什么秘密。前有零售行业普遍不景气的狼,后有电商网购的虎,实体书店为了生存各尽所能。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它们有的龟缩一隅,有的完全转战线上,也有的大胆闯入大型商场,构建出集阅读、休闲娱乐、消费于一体的全新消费场景。
对书店而言,最重要的事还是解决生存问题。书店因为跟书打交道,有了文化使者的招牌,但同时也要讲市场规则。
不过,哪怕各种新型书店不时涌现,哪怕很多人做了很多尝试,真正能把书店经营成功的并不多,可见书店复兴难度之大。这些艰难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实在没必要对书店的一些细节问题斤斤计较。
很多时候,我们反而要感谢那些有所创新的书店,感谢他们带来的全新体验。茑屋书店有“最美书店”之称,店内大面积使用落地玻璃,巨大的书架摆满图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据说其杭州店开业初期,参观、消费的人排成长队,不得不采取线上预约的方式入店。
显然,茑屋书店灵敏捕捉到了消费者的新诉求,虽然成败言之过早,但至少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古老的书店需要推陈出新,要不然,退出公众视野几乎是必然的。解决办法只能从市场中来,才有持续性。善于捕捉消费者的心理,才能让书店焕发出新的生机,以一种新的方式延续书店的生命周期。
对于这些坚持初衷、知难而上者,我们应该多多支持多多鼓励。感谢他们的努力和坚守,让这一缕书香继续飘扬。如果大家都墨守成规,端着所谓“文化”的架子,实际上却远离读者,才是让人真正痛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