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小时·新闻

本报特派记者踏上征程,大家的问题可以扔过来了

宗倩倩的行李箱里都带了啥

宗倩倩(右)和浙江日报记者王建龙(右二)启程。 本报记者 董旭明 俞碧寅 摄

  再过两天,东京奥运会就将正式开幕。昨天下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特派记者宗倩倩正式踏上征程,同行的还有浙江日报摄影记者王建龙。到了青岛,宗倩倩发回开启行李箱的视频,讲述她为采访所做的一些准备。

  倩倩出征前做了哪些准备

  “今天下午先飞青岛,明天下午再飞东京,大概明天傍晚左右抵达。”对于这趟东京之旅,我在采访方面不是很担心,主要是东京的防疫流程特别复杂,就怕会有疏漏,可能等到顺利过关后,才能真正松一口气吧。

  我从事体育记者职业已经7年,采访过2017年天津全运会、2018平昌冬奥会、俄罗斯世界杯等重要国内外赛事,我自认为擅长人物类报道。这次特殊行程的准备工作是历届大赛最折腾的一次。

  这两个月来,我一直在为东京之旅做准备:提交住宿信息、往返航班信息,上交各类表格、下载APP、提交行程计划表……上百封的往来邮件,一度让我心力交瘁,而东京奥组委细致到头发丝的防疫规定,更是让我绷紧神经。

  对于大家关心的赛场内外各种问题,大家都可以通过小时新闻APP,在“我和东京奥运”群组@前方特派记者宗倩倩,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

  行李箱里多了很多防疫品

  这是一趟不平凡的采访之旅。如何“不平凡”?打开行李箱便知。除了记者常规外出采访必带的护照、采访证件、电脑、手机、相机、生活用品之外,行李箱的大半空间都被一些特殊的物品占据。

  首先是防疫物品。一大盒50个医用外科口罩绝对是最占地儿的,还有各种消毒液、洗手液、酒精棉片等。妈妈还特别叮嘱我带上芦荟胶,长时间戴口罩通常会引起皮肤不适,可以缓解症状。核酸检测也体现了这次奥运会的特殊性。奥组委还严格要求所有记者在出发前96小时内必须做两次核酸检测,而今天到了东京,在机场首先等待记者们的将是又一次核酸检测。

  采访装备中,也多了新玩意儿,那就是自拍杆。由于防疫需要,本届奥运会记者与运动员之间的采访无法再像往常一样零距离了,距离运动员2米以上的规定,让臂展不够长的记者们只能靠将录音设备放在自拍杆上来拯救。

  行李箱里的东西虽然多而繁杂,但是在今年这样特殊的情况下,所有物品的准备都是对自己安全的保障,也是对一次特殊奥运会采访的保障。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2 宗倩倩的行李箱里都带了啥 2021-07-21 钱江晚报2021-07-2100008;22825158;22825152| 2 2021年07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