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小时·人文读本·一种关注

文章导航

从一片莲塘到一缸宋莲
浙大艺博馆
与莲有一段缘

千年莲花
为何成馆宠

绽放的宋莲 (本版图片由浙大艺博馆提供)
娇弱的宋莲躲在莲叶下
楼可程于2010年拍摄的位于原址上的白莲塘

  从一片莲塘到一缸宋莲

  浙大艺博馆

  与莲有一段缘

  千年莲花

  为何成馆宠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通讯员 赵海燕

  千年前的宋代莲子,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下简称浙大艺博馆)发芽开花了。

  这几粒宋代莲子,由浙大艺博馆的潘慧敏老师从2020年6月开始培养、存活,2021年7月首次开花。

  开花的宋莲,倍受珍惜,也勾起了浙大艺博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的一段回忆。十几年里,多个“线头”分散在他的老相机、日记本、访问文件里,他几乎从没有跟艺博馆的同事完整说起过。

  今年夏天,整条线索终于串联了起来。

  他第一次跟大家道出心里的一个夙愿,关于浙大艺博馆建设时,原址那片消失的绿色,层层叠叠的绿色,其间摇曳着莹白如薄瓷的莲瓣。

  楼可程的莲花情结,要追溯到2013年。

  2007年底,浙江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的艺术史家方闻先生达成了建设浙大艺博馆的初步合作意向。

  2008年4月22日,方闻先生夫妇以及浙大艺博馆的设计师理查德·格鲁克曼先生,一起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拟选定校园西区一片临余杭塘路、蒋墩路的区域(现浙大紫金港校区西区西南面),作为未来浙大艺博馆的馆址。

  那是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在当时的留影照片里,背景还只是那一片天然的湿地——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小桥流水,触眼一片新绿。

  2009年3月,浙江大学决定建立艺博馆。2010年7月,方闻先生夫妇再次到浙大考察。

  提前了几天,2010年7月7日,楼可程自己先去了一趟紫金港校区西区探路。那日,他无意中发现了一番洞天。

  楼可程当时带着相机,记录下了那片“仙境”——那是一整个白莲塘,新翠的莲叶高低错落地铺占着水面好几个层次的平行空间;不过所有叶子的集体默契是,一花一叶的组合,没有一片叶子会挺立过花朵。没有打开的花苞,不蔓不枝,冰清玉洁;业已盛开的白莲,亭亭净植,香远益清。

  莲塘边的泥土路,中间已经被人踏出细细的小道,路边的植物迫不及待地漫生着,几乎无处下脚的感觉。他在一片杂草中择点踩了几步,藏在一片浓郁的绿荫下,望着近前这片莲塘,莲叶缝隙中的水在阳光下升腾出热气……

  当年跟拍的摄影师、浙江大学宣传部的卢绍庆老师,记得2010年7月10日那天,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方先生夫妇与格鲁克曼先生,一同前往紫金港西区,勘察浙大艺博馆具体位置。

  “当时大家从紫金港东区的图书馆出发,一直向西边走,到医学院后,大家开始沿着余杭塘河边先步行,后来又坐观光车。一路走走停停,一行人心情好轻松!”

  在折返时,改往校园里边走,正好迎面遇见了西区的那片莲塘。“有两大块,每块莲塘有一个篮球场这么大。莲叶随风摆,白莲含羞怒放,好一派田园风貌!”

  2013年夏天,浙大艺博馆地基全部施工完成。

  时隔3年,楼可程再到西区时,莲塘却早已不见踪迹。若不是当年见到过原址上莲塘的人,很难注意到建工基地南侧很不起眼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小抹绿色很努力地探出脑袋来——

  “那是一片莲叶。”

  楼可程心里一动,他赶快组织人手,把这片莲叶连着底下泥里的莲鞭一起挖出来。他想保存下这株还没有开花的白莲。

  楼可程当年做这个“移栽”决定,跟他心里搁置已久的两件事情有关系——

  在艺博馆建设期间,他曾经去世界上多个博物馆、艺术馆考察。2009年去日本考察时,楼可程看到许多博物馆把馆建旧址原生大树的木头,制作成博物馆里的座椅,或者纪念品店里各种相关的文创产品。

  大树就以某种方式一直在生长;这片土地的历史,也因为这种形式得以保存、延续下来。“一个收藏历史的博物馆应该具有这样的功能。”

  另外一件事情,让楼可程有点受刺激:

  2011年,他和缪哲教授一起去华盛顿访问,恰逢史密斯博物馆群的弗利尔-赛克勒博物馆和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两馆,正在合展“中国兰花”主题大展;艺术与自然共呈,十分让人动容。

  当时赛克勒博物馆的大胡子馆员Steven请两位中国教授吃饭,席间谈论起中国的花,他很骄傲地提到:“我们有中国已经失传了的宋莲。”

  那是楼可程第一次听说中国宋莲的信息,却是这样的惆怅。

  非常可惜的是,2013年移栽出来的那株白莲最终没能成活。

  浙大艺博馆办公室主任梁颖当年买了一个荷花缸,请来专业人员帮忙种植,“但是莲叶始终没有长大。”

  那年夏天格外炎热,35℃以上的日子有40多天。

  眼看着盆里不仅没有长出花苞,莲叶还渐渐枯了。花工再把莲鞭移到紫金港校区的河道里培育,希望更大的空间能改善它的生长态势。

  但是叶柄,莲鞭上生出来的叶鞘、侧芽、芽鞘接连枯萎,最终移栽宣告失败。

  楼可程心里很遗憾,也许,此花端合在瑶池。

  楼可程的两个遗憾在这个夏天一起被弥补了,千年宋莲在艺博馆开花,成了馆宠。

  也许是沉睡千年的缘故,它们特别娇弱。梁颖说,也许“每次花开,花期就两天,每天早上开花,下午合拢了;花谢以后,莲蓬结的籽也比较少。”

  “第一朵花开正好是在一个周末,除了那天值班的老师,大部分同事隔了个周末,周一来看花,只看到花瓣飘零满缸。”潘慧敏说。

  即便是放了暑假,花的动态,都不会再被老师们错过——自从第一朵花开(完美错过)后,每天工作群里都能看到莲花实时的开合状态。

  算算日子,几个莲花苞应该都已经开放,我问楼可程,到今天花儿是不是都谢了?

  他马上连发三张同事拍的照片过来:“你看,今天的荷花(好着呢)!”

  如今,缸的水面底下,莲鞭还在不断地挺进,抽芽,长新的花苞,膨大的藕节里,是一年四季默默积蓄的能量。

  2008年4月22日的那片荷塘也是一样——方闻先生眼前的原址上的水塘,面上质朴无奇,当时的水底下,其实早就一片盎然——

  水底淤泥中,休眠的藕感知到了春水的温度,正从顶芽中抽出又细又长的莲鞭,开始“走鞭”:一步一个脚印,每生一节,便在节上生根,并长出一片片蜷缩的莲叶。

  在浙大艺博馆这同一块土地上,这样的生机传递,也许从来没有停止过。


钱江晚报 小时·人文读本·一种关注 a0004 千年莲花
为何成馆宠
2021-07-25 钱江晚报2021-07-2500017;钱江晚报2021-07-2500024;22840183;22840225;22840224;钱江晚报2021-07-2500027 2 2021年07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