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小时·人文读本·一种关注

听说宋莲开花
有人又送来一批千年种子

宋徽宗的花
梁山泊的叶
打照面了

刚刚发芽的古莲(本版图片由浙大艺博馆提供)
娇弱的宋莲躲在一把大太阳伞下
来自梁山泊的宋代莲子已经长成了一盆满满莲叶

  浙大艺博馆的四朵莲花开得不容易。

  当她们开始像人类的小婴儿一样吐泡泡,休眠了千年的莲子,就这样慢慢被唤醒了。

 当然,莲子还要经历沉底,探头抽芽,幼叶展开,等莲子入泥后,一边向水面发展荷花,一边水底走鞭、延展根系等等。一番考验闯关后,最终才能开出花朵。

 潘慧敏老师整整用了两年时间,和千年古莲熟悉、相知,换来今年夏天,艺博馆这四朵珍贵的宋莲开放。

  2021年7月17日中午,我第一次去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下简称浙大艺博馆)四楼大天井探访时,种在大盆里的开封宋莲,正躲在一把大太阳伞底下。

  背影优雅如法式少女。但是有一个疑问:莲花是喜阳植物——“映日荷花别样红”讲的就是莲花在毫无遮挡、从早到晚全日照环境下,会开得更热烈。浙大艺博馆为什么要给这盆宋莲遮阳?

  “上周发现莲花染了病,有枯败的趋势。”潘慧敏老师手里拿着装了药水的喷壶,正在给每一片莲叶喷药。

  仔细看,当时盆里最大的一片叶子和几片小叶子,都不同程度地缺了一些部分——长病斑的叶片被潘慧敏剪掉了。

  “前段时间杭州是梅雨季节,出了梅,气温又很高,有些微生物容易在盆里富集。”潘慧敏查了许多资料、找了荷农,慢慢摸索出宋莲的病因。用了药以后,宋莲开始陆续开花。

  所以潘老师把养在另一个小盆里的梁山宋莲,搬到了四楼另外一个天井中培育,“怕交叉感染。”

  高温致菌,可能也是当年白莲移栽失败的原因。

  浙大艺博馆原址莲塘里的白莲,没能延续后代,但不妨碍潘慧敏满怀期望地培育开封的古莲子,它们是“宋二代”。

  今年开花的宋莲,种子由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石超在2020年夏天赠送给浙大艺博馆。

  石超在2017年就得到了30粒宋莲种子。当年,他托时任灵隐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潘高升,把部分莲子带给著名荷花专家、灵隐管理处(杭州花圃)园林技术科的园林高级工程师钱萍老师培育,莲子被命名为“古代莲1号”。我们姑且叫它们“宋一代”吧。

  2017年,钱老师种下“古代莲1号”,当年就发芽出叶,但是没有开出花。2018年夏天,这批宋莲第一次开花。2019年,在郭庄举办的杭州西湖荷花展上,“古代莲1号”首次公开亮相。

  当年媒体报道说:“人们看到了宋徽宗赏过的莲花。” 许多杭州人都见识过宋莲之风采。

  杭州人能自信地讲见过宋徽宗眼里的“宋莲”,有据可依。

  线索一路摸到“北宋”。石超老师的莲子,是古陶瓷研究学者、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黄清华老师送的。

  连线上正在景德镇的黄老师时,他说,我正坐在今年盛开的宋莲边上听电话。黄老师的莲花种在水塘里,“前天(7月21日)刚刚开花!”黄老师用古莲子培育出的花,长得特别高,每朵至少有一米五六的个头。

  2016年,黄华清朋友的地产项目在开封市东北边的社区动工。基建的排水系统处于汴梁河的分支,当工程挖掘到距离当代地表层大约十几米的地下时,地层里出现了一批古代瓷片和密密麻麻几千粒黑色的莲子。

  经过黄清华等专家的鉴定:瓷片属于宋金时期北方窑厂制造。躺在边上的古莲子,大约也在千岁左右,基本可以判断是宋莲。

  “莲子喜爱群居,所以发现的时候,它们都集中在一起。”

  莲子的外皮未成熟时,是青绿色的,很韧,可食用;莲子成熟后就变为棕黑,坚硬致密,从此它能够隔绝水分和空气,保护莲子在水中、泥中不腐坏。莲子可以在这层“金钟罩”里深度休眠,千年不死。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经做过测定,古莲子的寿命在830岁至1250岁之间,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

  浙大艺博馆收到的种子,是钱萍培育的“古代莲1号”的二代。

  用宋代莲子所培育的“宋二代”,是更加特立独行的——为了保持品种性状,现代许多品种的莲花,会用种藕作无性繁殖,新一年长成的植株相当于上一年的“克隆体”,花色、花瓣数量等性状完全不会变。

  如果用莲子培育,属于有性繁殖;开出来的花朵也是后代,但是在性状上难免有变化,就像你长得不会和爸爸妈妈完全一样——

  所以即便是宋莲的直系后代,浙大艺博馆开出的花朵,一方面和宋徽宗当年看到的荷花非常相似,红色,素雅秀美,但另一方面也一定会和宋画中描述的荷花,在样貌、性格上有差异。比如它会“掉色”,常常第一天开得最红,第二天就成了白里透红。

  性状不稳定,可能是莲花还处于比较脆弱状态的缘故。

  但是她自有一种节奏,一点都不担心袒露弱点;这笃定又略显笨拙的姿态,叫人安心。

  很可爱的是,她旁边还有一个小盆子——在开封古莲换盆之前用的小号盆里,长满了莲叶,还没有开花。

  潘慧敏在这里培育的3粒古莲种子,是另外一个品种的宋莲,由温州瓯窑博物馆的胡一皓老师赠送给浙大艺博馆。

  在培育古莲子这件事情上,胡一皓有点受挫。

  他是个植物达人,自家的两个院子里,种满了各种植物,硕果累累。

  2017年,胡一皓在媒体上看到杭州有人培养出宋莲,很心动,多方打听,从朋友那里买来几十粒宋莲种子,雄心勃勃“想培育出个什么新品种来”。

  但当年春天开始,胡一皓反复培育了几次古莲子,均以失败告终,“不是芽发不出来,就是种子烂了。”

  最成功的一次,四颗莲子都长出了一两片五厘米左右的叶子。但是一天晚上下了场大雨,等胡一皓回家一看,“嫩叶子全被打烂了。”那年7月,胡一皓封存了剩下的二十几粒古莲子。

  2021年4月,看到潘慧敏在给宋莲换盆,露出两条小小的种藕,胡一皓非常激动,他联系潘慧敏,询问能不能把自己封存的15粒宋莲种子寄给她培养。

  据胡一皓的朋友说,这批种子有可能来自水泊梁山景区的宋代古地层,和一百零八将是邻居。

  结语

  2021年7月23日,在台风“烟花”即将到来前,浙大艺博馆的瞿炼老师去天井里拍了一张宋莲的照片:莲花已经谢了,莲叶依旧葱郁。

  透过天井的玻璃,能远远看到馆内会客厅里,一尊古代圣人像正面朝着莲花的位置端坐,如此安然,观照着千年古莲和这里来来往往的人们。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通讯员 赵海燕


钱江晚报 小时·人文读本·一种关注 a0005 宋徽宗的花
梁山泊的叶
打照面了
2021-07-25 钱江晚报2021-07-2500017;22842208;钱江晚报2021-07-2500023;22842249;22842250;22842251 2 2021年07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