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小时·大健康

要不要把坏消息告诉好朋友
肿瘤科医生第一次犹豫了

视觉中国供图

  要不要把坏消息告诉好朋友

  肿瘤科医生第一次犹豫了

  “要不要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他,我纠结过,也想过逃避和拖延。作为一位肿瘤科的医生,在怎么告知患者结果这件事上,我有很多经验,但当面对自己的朋友时,我也会彷徨。”

  朱利明是国科大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助理、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几个月前,他送别了一位因为罹患肿瘤而离世的好朋友。

  从对方确诊、治疗,直到人生的最后一段,一年多时间里,朱利明都一直陪伴在其左右。

  虽尽量说得轻松,但已有隐忧

  作为一位从业多年的肿瘤科医生,朱利明面对过很多肿瘤晚期的患者,无论是哪种情绪,他都能找到办法去安抚和疏导。

  他从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对“坏消息”的第一反应,会是逃避。

  70后卢明(化名)在基层医院工作,但不是医务人员,他所在的医院是国科大肿瘤医院台州院区的医共体成员单位。三四年前,朱利明和卢明因工作结识。

  “2019年,他被确诊足底黑色素瘤,中期,在我们医院做了手术,术后恢复不错。”

  第一次生病对卢明的影响不是太大,康复后很快就回去工作了。这期间,他被委以承担更多任务。

  “我担心这个岗位任务太重,他会因为身体原因干不了,开始还反对过。”让朱利明没有想到的是,卢明工作非常认真,“不仅能力强,而且能动性也强。”

  2019年,利奇马台风过境后,卢明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负责人承担着比较重的消杀防疫任务,烈日当空,卢明每天亲自开着自己的车带人去各个疫点消杀。“他让我敬佩,我们不仅是同事,他也慢慢成了我最信赖的朋友。”

  今年年初的一天,卢明给朱利明打电话,说自己左腿有些肿,比右腿粗了1厘米。卢明电话里低沉的语气,让朱利明有了不好的预感,“一般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深静脉血栓或者局部炎症。但对他来说,要考虑是不是肿瘤淋巴结有转移从而压迫到血管等。”

  朱利明很希望只是前一种原因,他连问了几个问题:有没有胀痛?左腿皮肤温度有没有变化?卢明说,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有些肿。

  “我对他说,应该没事,可能就是下肢静脉血栓。第二天去做个B超检查。”朱利明尽量说得轻松,但心底已经隐隐有些不安。

  打断B超医生,不忍心说实情

  第二天早上过了约定时间,朱利明也没等到卢明,一打电话才知他又忙工作去了。

  卢明匆匆赶来时,朱利明摸了摸他的腘窝和腹股沟,没有异常。“我很高兴,告诉他,左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再做个超声检查下。”

  对朱利明来说,这个反应有些异常。一般情况下,他不会这么急迫地告诉患者结果,“但对他,我很想把任何一点好消息尽早告诉他。”

  当天下午,朱利明陪着卢明去做B超检查。当超声探头滑到卢明的左侧髂窝时,超声科医生回头看了朱利明一眼。

  这一眼,让朱利明内心一沉:屏幕上显示出一个肿块的切面,测量出的数值是4.5厘米。

  这意味着,肿瘤出现了转移。几秒钟的沉默。“我明白超声科医生为什么不说话。我也不敢和躺在检查床上的他对视。”朱利明用余光瞥到了卢明,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睛直直地盯着天花板。

  超声科医生对朱利明解说肿块的形状和周边血管的关系,却迟迟不敢说结论。“我打断了他的解释,很害怕他一不小心说出‘转移’这两个字。”朱利明内心在做激烈斗争,他急迫地寻找措辞,想着怎么告诉卢明,“看到一个淋巴结,不确定好还是不好。当然,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再做个增强CT确定下,也趁机做个全面检查。”

  说这些的时候,朱利明一边还在庆幸:卢明不是学医出身的,最好不要听明白。

  “其实让他做增强CT,一是要进一步确认,看看其他部位还有没有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也是给自己留时间,考虑如何面对这件事。”

  作为专业医生,看到B超结果,朱利明已经知道情况大概率是不好的。“我一直在做思想斗争:要不要告诉他这个结果?要么,让他去其他医院就诊,让别的医生告诉他;或者趁现在检查报告没有出来,先找个理由暂时隐瞒一下;再或者把这个难题抛给他的家人……”

  但每一种选择,朱利明都觉得不是最好的。

  告诉朋友实情,但给他希望

  CT显示,情况其实更加糟糕。结果出来的那个下午,朱利明在楼道里碰到卢明,他询问:“我的CT结果出来了没有?”

  朱利明第一反应回答道:还没有。“我其实在逃避。”

  在办公室想了很久,朱利明最终还是决定,像一贯对待其他患者一样:如实相告。“困境来了,任谁都无法逃避,就坦言吧。”

  在要不要告诉肿瘤患者“坏消息”这件事上,不同医生有不同的选择和意见。但朱利明一直认为,要告知患者真实的结果。“癌症是瞒不住的,很多情况下,患者和家属是在相互欺瞒。遮遮掩掩对患者来说,反而会产生心理负担。另外一方面,患者只有清楚了自己的病情,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做好人生规划。”

  朱利明把卢明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没有人,相对安静。“我说,结果确实不好,但还有治疗方法。”

  然后,他把自己了解到的治疗手段,到什么阶段有什么办法,一步步讲给卢明听。这是一种鼓励,给人希望。

  这也是朱利明经常做的,尽力去鼓励:对于早中期的患者,告诉他要好好医治,该开刀开刀,该吃药吃药,别让肿瘤恶化,多数情况下结果都不错;对晚期的患者,把他的病情和情况更不好的人比,有人比你情况更差,治疗好也好转了。

  卢明的反应很平静。

  “他其实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在B超室,那段短暂的沉默,他就知道了。” 朱利明说。

  聊到孩子、父母和所有牵挂

  卢明开始有些沉默,但积极地配合治疗。一年多的时间内,他的病情得到控制,又出现恶化。

  每个阶段,朱利明和卢明的朋友、家属都陪在他身边。

  “我找机会和他聊了很多。他未成年的孩子、年迈的父母,以及其他放不下的事。”

  朱利明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聊这些依旧是源于工作,他帮忙处理了一件卢明最挂心的公务。事后,他对卢明说:“你放心吧,这次圆你的心愿了。”

  这像是一个契机,打开了一个很难聊开的话题。卢明说了很多自己的不舍和牵挂,那些能帮忙的,朱利明一一帮他做完。

  这么多年来,朱利明一直在做一件事:推动安宁疗护和叙事医学。前者是让疾病晚期患者走得从容,后者是倡导医生多倾听患者的心声,促进医者与患者的共情及医者对诊疗的反思。

  他自己也曾亲身经历了以为患肺癌,但最终幸运排除。这让朱利明坚信:得了肿瘤,心态最重要。能治疗就积极治疗,如果尽力却无效,那就坦然面对,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

  虚惊一场的经历让朱利明对肿瘤患者感同身受,而发生在卢明身上的一切,则是朱利明第一次将他一直推行的理念用在和朋友的别离中。

  卢明走后,朱利明将这一切告诉了他的妻子。对方泣不成声,她说记得丈夫确诊那天,回来很平静,还把一碗她做的肉丝面全部吃完。

  “我会记得你的顽强。你也一直在我的记忆里并未远离。走好,朋友。”送别卢明之后,朱利明在朋友圈写下这么一段话,作为告别。


钱江晚报 小时·大健康 a0013 要不要把坏消息告诉好朋友
肿瘤科医生第一次犹豫了
2021-08-09 钱江晚报2021-08-0900014;钱江晚报2021-08-0900016;钱江晚报2021-08-0900018;钱江晚报2021-08-0900021;钱江晚报2021-08-0900019;钱江晚报2021-08-0900020;钱江晚报2021-08-0900023;钱江晚报2021-08-0900017;22909409| 2 2021年08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