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封面

文章导航

平整通达,求变创新;道艺相随,学养互成
这些,在今天,我们还记得吗

陆维钊
的自我修养

本版底图为陆维钊书法作品“心画”(局部)

  平整通达,求变创新;道艺相随,学养互成

  这些,在今天,我们还记得吗

  陆维钊

  的自我修养

  58年前的9月,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开学了。

  一间比其他班级宽敞得多的教室,只坐了两个学生,一人各占了两张大桌子。再看课程表,其中一位学生金鉴才用了“无与伦比”来形容——潘天寿教草书,陆维钊教古典文学、写作、隶书、书法理论,还有沙孟海、诸乐三等。这支教师天团,是为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的正式成立而设定的。

  在我们的模糊设定里,科主任陆维钊应该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书法家,他还开创了亦篆亦隶的“蜾扁”体,独步书坛。

  事实上,他认为自己只是老师陆维钊。

  自1925年给王国维当助教开始,他从教55年,教大学,也教过中学,教国文,也教书法。

  1960年,陆维钊加入美院,与潘天寿等一起,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书法本科专业。1979年他以80岁高龄招收中国首届书法研究生,成就一枝五叶,开辟了新的格局,书法教育由传统的师徒传授向现代化学校教学转变。

  这样一位老师,却没有“著作等身”,《中国书法》是陆维钊仅有的书学著作,1948年6月,由华夏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出版时改名为《书法述要》,2002年重版。

  今年年初,陆维钊的家人在搬家时,整理父亲留下的十几个纸箱,发现了一叠薄薄的纸,《中国书法》的手稿本,原来一直安放在这里。

  在陆先生的家属以及学生章祖安先生的支持下,特邀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教授金琤审读,上个月,浙江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这本最初建构中国书法学体系的经典。

  古人不敢轻易称自己的文章为“作”,述而不作,是谦卑美德,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轮廓性样貌及其精神内核。陆维钊这一代人,便是如此。

  陆维钊的老师王伯沆先生只留下一部《红楼梦批校》。马一浮先生,文章大多是别人请他写的序言。“述而不作”占了极大部分。

  如何述?书法课,只是教写字吗?

  在课堂上,在陆维钊编写的国文教材,在他手订的《教学大纲》,在他写的中医处方,在他的诗书画印里,陆老师给出了答案。

  通人之学。

  2019年,陆维钊诞辰120周年文献展主题是“心画”。陆维钊以为此二字“最足以表示书法之精义”,即“示人之心理”,“以线条表示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测验法”,这又用上了心理学。

  陆维钊这一辈人,打通了学术与艺术、学问和创作的界限。学问无分别,它与日常生活交融,是“有情之学”,“有为之学”。

  本报记者 马黎


钱江晚报 封面 a0001 陆维钊
的自我修养
2021-08-29 钱江晚报2021-08-2900021;钱江晚报2021-08-2900022;钱江晚报2021-08-2900023;钱江晚报2021-08-2900024;钱江晚报2021-08-2900025;钱江晚报2021-08-2900026;钱江晚报2021-08-2900020 2 2021年08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