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小时·新闻

杭州七院三年收治近百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一位医生的看法:

孩子选错了逃避现实的方法
家长忽视了背后的诱因

  8月中旬的一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网瘾青少年的接诊数量又一次刷新门诊最高纪录。从早上7点半直到晚上7点半,因为加号,物质依赖科主任盘圣明接诊了70位患者,其中,有15位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

  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以青少年网络成瘾为诊断结果而收治入院的患者从2018年至今,虽然不足百例,但是前来咨询问诊的青少年数量却连年攀升。

  诊室里,时常出现焦灼的家长,他们愤怒地呐喊“都是游戏害了自己的孩子。”

  透过那一张张悲痛又无奈的面孔,盘圣明清晰地看见,在孩子们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背后,大多是因为不和睦的家庭、背负的巨大压力、失落的人际关系。

  杨光的故事

生活被否定的声音填满,却在游戏世界被人夸赞

  7月底,一位母亲风尘仆仆地将儿子从台州拽进盘圣明的诊室。

  这是一个170斤重的胖男孩,18岁,长期日夜颠倒地玩游戏,高二还没读完。

  男孩杨光(化名)被收治入院。第一天,杨光没日没夜躺在床上玩游戏,累了才睡一会儿,饿了就躺着吃快餐食品;两三天后,杨光听从盘圣明的话,玩游戏的姿势从躺着转变为坐着;又过了几天,杨光开始调整作息,白天玩游戏,晚上睡觉;后来,杨光每玩一个半小时的游戏,就会停下休息,也开始在病房里走动……

  盘圣明将杨光的点滴改变看在眼里,并欣喜地告诉他的母亲。这些改变却无法让孩子获得来自父母的激励,“家长看不到他的变化,只能看见孩子还在玩游戏,就只是一味指责,即便是表扬,也很敷衍。”

  “这就是这个孩子面对的现实世界——他无法得到认同。”盘圣明说。

  由于父母在外省做生意,杨光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不爱运动的杨光越长越胖,在学校里遭到同学讥笑,也找不到朋友。杨光成绩不好,所以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很少听见表扬的话。

  当生活被否定的声音填满,杨光便闷头躲进了游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他被人夸赞,并拥有无数网友。杨光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即便只是跨过一个关卡,都总能得到及时的奖励。那种满足与快乐就像一条温柔的绳索,将男孩牢牢拉住,杨光越来越沉溺其中。

  “我们大多数人玩游戏,能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穿梭自如,但有些孩子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虚拟世界对他们的吸引力有这么大,是不是因为现实世界缺少了什么?”盘圣明说,有时候,孩子沉迷游戏恰恰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诉说他们无法应对的压力和痛苦。

  王辉的故事

真正的诱因,是父母高期待带来的慢性压力

  在盘圣明的诊室,网络成瘾患者集中在13岁到18岁,占比最大的则是高中生,因为他们往往背负更大的压力。

  前不久,准高中生王辉(化名)也被父母送进物质依赖科。他是典型的乖男孩,从小学到初中都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今年中考,由于状态不好,王辉没发挥好,未考入重高本部,父母对这个结果很失望。暑假期间,王辉一直玩游戏。开学前的分班考试,王辉位列年级前30名,可父母认为孩子的水平起码在前15名。

  “父母觉得玩游戏害了孩子,但真正的原因是压力导致的抑郁。”盘圣明说。

  王辉的父母文化层次都不低,对儿子充满期望,他们常放在嘴边的话是,“你要保持住好成绩”“你应该稳住第一第二”。

  “没有人是常胜将军,这个孩子要维持住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但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就是这样优秀。”盘圣明分析说,王辉一直处于慢性压力下,日积月累产生了抑郁情绪,“中考前,面对又一座大山,他通过玩游戏去释放压力;暑假,他也是以这种方式在逃避现实……”

  李丽的故事

为了让家庭走上正常轨道,她想做这个牺牲者

  住院十多天,高一学生李丽(化名)每天都手持iPad,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其间,盘圣明试过很多方法,却都没能打开李丽的心,直到后来,她和李丽的母亲聊了一次。随后,母亲说的几句话,就让李丽重拾喜乐,成功出院。

  在那之前,李丽的母亲没陪女儿来过一次医院,从问诊到收治入院,盘圣明只见过女孩的父亲。那个中年男子原是一家国企的中层领导,同阶层的人经过数年拼搏,大多晋升,而女孩父亲却始终原地踏步,无意升迁,埋头炒股,结果亏损严重。李丽的母亲则是企业高层,一位职场女强人,丈夫的行为让她大失所望,她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投射到女儿身上。

  李丽喜欢画画,母亲却一味想让女儿好好学习。李丽不听,反而整日扑在iPad上,不是画画,就是玩游戏。父母为此爆发又一轮争吵,甚至闹起离婚。李丽更变本加厉地玩游戏,8月初,父亲无奈地将她送进医院。

  李丽抗拒对话,在病房里,她一天只吃一餐饭,其余时间只盯着手中的iPad。日复一日,盘圣明却渐渐发现这个女孩并非真正的网瘾患者,“她描述自己的家庭说,‘我们是三个陌生人’。”盘圣明分析,孩子不想让父母离婚,正是为了让家庭走上正常轨道,这个孩子才“病”了,她想做这个牺牲者。

  “只有你才能帮到女儿。”盘圣明把忙于工作的李丽母亲约到诊室告诉对方。出院时,李丽只向母亲提出两个要求——“休学、iPad留给我。”母亲同意了。盘圣明说,iPad已经变成孩子心理上的一座安全岛、保护神般的存在。

  医生说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从父母做起

  当盘圣明将这一桩桩个体事件拼凑在一起时,一个更令人警醒的事实开始浮现——在决定一个孩子是否会成为一名网瘾患者的众多因素中,家庭问题往往是首当其冲。有时,盘圣明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传声筒,帮家长破译孩子这种行为模式传递的声音——我们的家庭出问题了。

  遗憾的是,鲜少有家长愿意把这些话耐心听下去。

  在医学界,网络成瘾有明晰的诊断标准——首先,患者对游戏有强烈的渴求;第二,玩游戏成为生活中的优先项目,如不吃饭、不睡觉而优先玩游戏;第三,明知有害,但还是无法自我控制这种行为模式;第四,这种行为模式达到12个月以上,严重到损害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

  和许多其他疾病一样,对网络成瘾而言,预防远远重于治疗。而在盘圣明看来,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从父母做起,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3 孩子选错了逃避现实的方法
家长忽视了背后的诱因
2021-09-02 23031427 2 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