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小时·体育

奥运会拿牌?
国足做不到的事,盲足有望圆梦

哪怕眼前一片黑
凭着感觉也要全力跑

盲足闯入东京残奥会四强 视觉中国供图

  这些年,一直站在聚光灯下的国足,收获了全国球迷们热切关注的目光,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另一支“国足”却披荆斩棘屡获佳绩,冲出亚洲,在国际赛场上发光发热——他们就是中国盲足。

  在本届东京残奥会上,中国男子盲人足球队已顺利冲进四强,并有望夺得奖牌。而在这支“国足”队伍中,有全队唯一一位健全人,他就是来自浙江嘉兴的守门员吴利民。

盲足又称“喂之队”

他们的付出至少三倍于常人

  试想一下,当你站在绿茵场上,带着眼罩,身处黑暗之中,耳边不时传来队友“喂”、“喂”的声音,你的正前方,是引导员发出的金属敲击声,你的身后,是守门员高声指挥防守的声音,而你的身侧,突然传来一阵铁珠滚动,撞击铁片的声音,球来了……

  “这就是盲足运动员在场上面对的情景,既要分清指令要求,又得第一时间执行配合。”吴利民笑道,正常情况下,健全人可以依靠视觉和身体感知来控制足球的运行路线,但如果蒙上双眼,传、控、带、射门等基本动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人会失去方向感,这是球员面对的最大障碍。

  在克服方向感之后,球员们要想提升脚下技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一个动作都要靠教练演示后,通过触摸去感受发力部位和动作幅度,并通过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所以培养一个盲足运动员耗费的时间,往往是普通足球运动员的三倍,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娴熟的盘带技巧,背后更是有着无数的心血。

  虽然看不见,但盲人运动员在其他方面,却有着更灵敏的感知能力。刚接触盲足时的吴利民,曾因为好奇做过一些测试:他轻手轻脚地跑到盲足运动员面前站定,两米以内,哪怕一声不吭,也会瞬间被盲人运动员察觉;还有一次,他轻拍了一下盲人运动员后快速跑开,结果运动员愣是凭着感觉找到了他。

  相比指挥盲人运动员跑位防守,让他们无条件信任你,才是决定比赛的关键。“只有他们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你,才能踢得开。”2019年入选国家队后,除了训练,吴利民和盲人运动员吃住在一起。生活中,他是运动员口中的“吴哥”,除了和队员打牌、下棋,他还会帮大家安排理疗,并充当队友的点餐员;“我常跟他们说,训练的时候,我很严厉,你们要听从指挥,但是训练之外,你们可以把我当做哥哥,我们也是朋友。”

热爱足球的嘉兴小伙

用另一种方式圆自己的奥运足球梦

  31岁的吴利民毕业于嘉兴体校,从接触足球开始,就是专职守门员。2010年,在杭州一家足球俱乐部踢球的他,收到了省残联递来的橄榄枝。“他们过来看了我踢球,就问我有没有兴趣做盲人足球队的守门员。”

  盲人足球队?首次听到这名字吴利民颇感兴趣,抱着一试的心情,他就此开启了盲足守门员生涯。因为运动员的特殊性,盲人足球队从用球到比赛方式,都与常见的比赛有所不同。

  盲足比赛用球内含铁片和铁珠,在比赛过程中,通过铁片与铁珠的碰撞声,来帮助盲足运动员定位找球。所以和普通足球相比,盲足用球分量更重。

  最特别的是,在比赛过程中,作为守门员的吴利民同时也是场上的指挥官。“盲足比赛中,担任指挥的共有三人,场边教练、引导员和场上的我,每个人都有对应的区域。”吴利民表示,在所管区域中,他需要第一时间分析场上形势,向盲人运动员发号施令,如:“向左,45度,踢!”

  这一变化,首先给吴利民的嗓子带来了不小的负担。2010年成为盲足守门员后,在同年的全国残运会上,他第一场比赛就声带磨损,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以前在绿茵场上,守门员哪这么废嗓子。”

  什么时候该出声,声音高低、语速该如何随着场上形势变化,这一度是吴利民训练时的课题。“日常没有训练的时候,我也会和队友多聊天、沟通,最后形成一套我跟球员间专属的场上交流方式。”

  给盲人守球门,比寻常比赛更困难。在注意足球走向的同时,还得指挥队友防守、带球、射门,“这比光守门要难得多了。”

  从接触足球起,吴利民就有个“奥运梦”。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水平,可能连奥运会的边都摸不到,所以如今站在残奥会赛场,也是用另一种方式圆梦。此次进入四强,已经平了五年前里约残奥会的成绩,“如果能带一块奖牌回去,那我与盲足的这十一年,也有了一个非常圆满的结果了。”


钱江晚报 小时·体育 a0014 哪怕眼前一片黑
凭着感觉也要全力跑
2021-09-03 23036058 2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