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后女白领
到浙西深山放牛娃
已有53户农户加入陈柳的队伍
在清凉峰镇,已形成独特的小黄牛产业发展模式
本报记者 何晟 通讯员 江萍 叶泰瑜
陈柳:1991年出生,杭州陈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临安大山里的“放牛女娃”。 |
群山环绕的临安区清凉峰镇,地处杭州最西端,与安徽接壤,素有“浙西门户”之称。这里是90后姑娘陈柳的家乡,也是她的诗和远方。她创办的杭州陈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在清凉峰镇大鹄村。
6年前,她辞去城市里的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当起“放牛娃”。
凭借不断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创新的营销模式,陈柳和她的小伙伴们一步步深挖着家乡的小黄牛产业链和经济效益,带动全镇50多户农户通过养牛走上了致富路。
父亲的一句话,激活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
蜿蜒的山路没有铺沥青,台风引发的山洪留下沟壑,有的路段即使驾驶越野车也须集中精神才能不磕底盘。循着一根根电线杆避开岔路,我们终于抵达道路尽头的牛舍。
出生于1991年的陈柳,戴着一顶褪色的草帽,穿着青色连体工作服,腰间别着一把柴刀,笑起来两眼就弯成月牙。她的抖音号就叫“放牛娃-陈柳”,拥有近70万粉丝。而在网络的江湖上,她还有个名号叫“柴刀帮帮主”。质朴、大气、阳光的她在小黄牛身边跳舞的视频,最高时收获过上千万的播放量。
农场的两间牛舍圈养着雪花牛,是公司新引进的品种,出于防疫需要,轻易不允许参观。本地的特色牛种马啸小黄牛则采取放养模式,平时漫山遍野地吃草,只有春耕和过年才会被赶回家。常年放养在高山上,沐浴在天然氧吧中,嚼的是无污染的青草,饮的是潺潺山溪清泉……
“这是我们父辈一直在做、也是我们在坚持的:绿色养牛,不吃饲料只吃草。”陈柳说。
在陈柳的家乡,由于田地窄小分散,大型耕牛工作时调头不便,长期以来当地百姓便有意识地挑选体型小、力气大的牛种进行养殖。经过几代人的选育,最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小型化品种“马啸小黄牛”,当地人也叫它小狗牛,意即比狗大不了多少。
陈柳告诉记者,马啸小黄牛三年才长一百多斤,由于生长周期长加上天天在山上跑,肉质紧实,有嚼劲,香味特别浓,在浙西一带一直很有名气。
但随着时代变迁,小农机具普及,马啸小黄牛逐渐式微。养牛周期长、利润薄、风险高,愿意养的农户越来越少,前些年马啸小黄牛已经不容易见到。
对这个牛种,陈柳的父亲一直很有感情。近十年来,他一直从村民手上购买马啸小黄牛自己养,最多时养了几十头。
陈柳起初也不明白。面对女儿的疑惑,父亲只是淡淡地说:“如果我们不养,马啸小黄牛可能就要消失了。”陈柳说,当时感觉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被父亲的这句话激活了。
那是2014年,大学毕业的她正在宁波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工作,“老板一年给我涨了三次工资,但我觉得我爸这样一个农民都这么有责任感,我们读过大学的年轻人,是不是也该为家乡做点事?”
一切才刚起步,打击就接踵而来
2015年,陈柳辞了工作回到大鹄村,开始她的养牛创业之路。
陈柳有她自己的想法。通过市场调查,她发现国内的高端牛肉品牌还是空白,靠进口填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逐年增长,潜力很大。更令她欣慰的是,父母始终支持她的决定,“我爸本就是养牛行家,于是拿着爸妈赞助的资金加上自己的积蓄,我就干起来了。”
第一间牛舍建成不久,陈柳就从农户手上收购了100头种牛。
没想到,打击接踵而来。
一场罕见的暴雨将通往牛场的山路全部冲毁,整整三个月,一家人背草料进山喂牛。
由于没经验,网购的高丹草种子不纯,本该长两三米高的,却只长到齐腰高。
牛舍被水淹后,一批批牛开始流鼻涕,“还好,请畜牧兽医局的专家诊治后,它们只是感冒了……”陈柳说。
陈柳很庆幸自己在创业之初就遇到了这些困难和挑战。她开始潜心学习养殖技术,到处请教专家。区畜牧局给她无偿提供了高丹草种子,解决了草料问题。陈柳重新设计了牛舍,引进了医疗支持。通过不断学习摸索,陈柳和她的团队已经拥有了一套包含繁育、防疫、育肥等环节在内的适合马啸小黄牛的科学养殖技术。
黄牛供不应求,带着全镇53户一起养
头一年,陈柳把父亲之前养的20头成年牛在朋友圈进行预售,结果被刷屏4天,很多客户加她好友,20多头小黄牛被一抢而空。高品质的牛肉吸引了回头客,第二年陈柳选出的40多头牛很快又被抢完了。
直到今天,陈柳的小黄牛销售依然没有加入任何电商和商超。
陈柳说:“如果走传统的量大价廉质低的老路,我们觉得没有意义,也没有力量和资本抗衡。所以我们没有去找渠道,我们要把自己打造成渠道,打造成IP。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和前辈们不同的地方。”
目前,陈柳主要采用预售方式,即客户先下单,农户再养牛。客户可以到养殖场亲自看牛,什么时候宰杀也由客户决定,往往产品一经上线就销售一空。
看到一度被冷落的马啸小黄牛变得供不应求,村民们陆续加入陈柳的养牛队伍,当地形成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科研机构”的小黄牛产业发展模式。陈柳和她的公司负责提供种牛、养殖技术、服务及标准,联合合作社、农户一起养殖;符合标准的成牛,公司统一收购销售。牛放养在农户的山核桃林里,吃的则是陈柳在林间播下的黑麦草。
截至目前,整个清凉峰镇一起养牛的农户,已经有53户。
希望自己开好头,更多年轻人能跟上
一个姑娘养牛养出了名堂,还带动农户致富,陈柳很快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面对各种曝光和荣誉,这个90后的女孩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
“对我们来说,远没有做到最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柳觉得,她和她的团队,只是新农业创新路上的先行者而已。“农村不缺养牛人,缺的是能把新思想、新理念带进来的人。我希望自己和小伙伴们能起到这个作用。”
她也希望,自己选的路走得通的话,能为更多有志于三农的年轻人提供借鉴。“发展乡村需要年轻人的力量,但是现在真正回乡创业的还是太少。很多人想做农业但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能开个头,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跟上。”
放弃大城市的白领生活,真的没后悔过吗?陈柳笑笑说,那样的生活,她过过,还是觉得现在好。“我觉得城市并不适合生活,适合的是生存。乡村有这么好的环境,如果再加上好的产业,能提供一种有钱有闲的生活,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回来。”陈柳笑着说,这也是她和小伙伴们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