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老队友,时隔55年实现“云重逢”,三地老人连麦:
难忘怀,国旗升起那刻的荣光
曾记否,一口气吃12根香蕉的往事
本报记者 朱丽珍 杨静
通过手机直播 老人们终于 “见面”了 |
当年老队员合影 |
吕良钦(中)当年站在最高领奖台 |
上接1版
“这是老杜,这是小彭,他是双胞胎……”82岁的吕良钦老人记忆匣子仿佛一下子被打开。觉得手机里人像不够大,看得不清楚,他干脆戴上了老花眼镜,“孙嘉祥没怎么变,老杜变化挺大的,他原来蛮壮的,现在看着比较瘦了。”
几位老人都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开场的一张老照片,来自孙嘉祥老人。
照片里,他还是年轻时的俊朗模样,瞬间把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了50多年前。
“老吕,你还记不记得当年一口气吃了12根香蕉啊?”武汉的杜开贵老人调侃起老友。
“那肯定记得啊。柬埔寨的香蕉很大,我一口气吃了很多,不过都是比赛后才吃的,比赛前得控制饮食,可不敢多吃。”吕良钦老人开心地笑着,也揭起了老友的老底,“那我也要来‘炸炸’你了,老杜你还记不记得当年躲在厕所里偷偷抽烟啊?”
听起来一件件小事,都是老人们难忘的青春。
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他们印象更深的,是获得金牌后看着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
“激动得都哭了,那是最光荣的时刻。”老人说得认真、严肃。
他们的过去
是水上运动发展的缩影
当年他们参加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是为了冲破西方大国体育垄断而举行的世界性运动会,包括赛艇、击剑在内的四项比赛,中国都是第一次参加。
吕良钦老人回忆,他们在赛前一周才拿到器材,进行最后的冲刺训练。这群顽强拼搏的年轻人,冲破了现实中的艰难险阻,赛艇队的4个项目中,中国参加三项,全部获得金牌。
他们太懂得这些金牌的分量,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至今难忘。
在直播中,一位位老人介绍着自己的过去,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地水上运动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就拿杭州的吕良钦老人来说,他毕生为水上运动事业做贡献,先后在杭州市划船队和省体工队工作过,还担任了多年的教练,培养挖掘了一大批优秀苗子。
“退休后,我曾去海宁盐官当赛艇教练,那时候严诗敏才十几岁。”老人说到的严诗敏,是海宁姑娘,她从家乡起步,之后进入浙江省皮划艇队,一步步走向世界赛场,2006年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冠军。
说起来,吕良钦算是她的启蒙教练之一。
武汉的彭希仲和彭希记两位老人,曾是武汉体院的教练,退休前经常带队比赛,大家还能偶尔在赛场上见个面。
中国赛艇协会
也连麦向老前辈们致敬
这场特殊的直播连线,得到了中国赛艇协会的关注,中国赛艇协会主席刘爱杰因工作冲突无法参与连线,特地委托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陈春新与老人们连麦对话。
陈春新说,这些赛艇界的前辈,有好几位他平时都曾经打过交道,也非常敬仰。他们作为曾经的赛艇队员,拿到不少荣誉和奖牌,作为教练员,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员,更为赛艇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可以说,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踏着他们的脚步在前行。”
虽然这几位老人都已退休多年,但他们仍时刻关注着中国水上运动的发展。拿了几块奖牌,他们如数家珍。
在直播最后,他们也寄语年轻一代。“希望年轻一代在祖国大好形势下,虚心学习,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获得更多荣誉。”吕良钦老人说。
时隔55年后的这场重逢,其实也是带领网友见证了中国水上运动事业快速发展的历程,网友们纷纷留言——
“向中国赛艇前辈致敬!”
“不能忘记黑夜里传递薪火之辈!”
“一代代传承的体育精神和拳拳爱国之心,太令人振奋了。”
“爷爷们要长命百岁,见证中国赛艇再创辉煌。”
记者手记
为什么要寻找和回忆
90岁的孙嘉祥老人,为什么还要寻找他的老队友?老人们为什么要组织一场线上聚会?这些问题,从采访的一些细节中,我们也许能找到答案。
对于这场直播,吕良钦老人有所期待,但也有顾虑。尤其是他的家人,担心他太过激动,影响身体。低调了一辈子的他们,也不热衷这样的“抛头露面”。
这些老人的生活,如今安稳平静,大多相似,但年轻时的经历,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
比如吕良钦,每天5点起床,晨起锻炼,中午休息两三个小时,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这样的生活作息,是他作为运动员保留下来的习惯。
在小区里打太极拳、漫步走的他们,应该会想起,当年在竞技场上,为了一分一秒拼尽全力的热血贲张,应该更会怀念,得到奖牌时的热泪盈眶。
1966年的那场比赛,是他们第一次出国,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块重量级的金牌。那种苦和累,拼和燃,让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只有当年一起并肩作战过的队友,不用多说一句就懂。
他们不仅仅是老友,更是自己人生高光时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叙旧情、忆往昔,通过这次线上聚会,重温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