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三探
诗意溯源与戏味人生
题图摄于 兰溪诸葛八卦村 |
兰溪三探
诗意溯源与戏味人生
热播剧《乔家的儿女》本周收官,它带着60后、70后、80后“穿越”回记忆中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其中的学校、医院、火车站——有绿白相间的墙壁和廊柱,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朴实干净的教室和课桌椅,正是无数人少年时经历过的模样。
乔家兄弟姐妹生活中的诸多拍摄场景,取自浙江兰溪。
为什么兰溪会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风貌有如此丰富的保留?
我们来到兰溪。
兰二中、兰六中、技工学校、火车站、兰冶村、劳动大楼、民政局、云山派出所、人民医院……这些是《乔家的儿女》的主要取景地。在兰溪市委宣传部文化科陈平带领下,一行人放慢脚步徜徉其中,亲切无比的感觉油然而生。
衢江、金华江在兰溪交汇兰江,再向北奔腾至新安江与富春江的接棒之处。便利的水上交通,造就兰溪在明清时期的繁盛。新中国成立之后,它作为浙江中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在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独树一帜。
当其他城市的外观在经历急剧变化的拆建时,兰溪人另辟蹊径,深挖本土文旅资源,让这些建筑承载时代发展的印记,又顺理成章地变身文艺创作的宝库,进而成为文旅融合进程中的热门打卡地。
就这样,兰溪低调地红了。
它很不一样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青春,也记录了很多个体的青春。所以无论你居住于其间,还是纷至沓来者的一员,再看镜头里的兰溪,别有诗意。
兰溪的性情往历史的长河里回溯,我们从明代的胡应麟身上得到验证。
一位曾经的少年天才,屡试不第,但这不会伤害他,因为他的志向是藏书与读书。最终,他成为藏书史上不能错过的人物。
比胡应麟名气更大的明末戏剧家、生活家李渔,也是如此。修一座座至美的园子,读书、作戏、享受美食。他成为一位休闲文化的倡导者。
他们的性子都不急,但忠于自己内心所真正要寻的方向。
正因为这些书本里、影视剧中兰溪人的吸引,我们兜转于探花巷、绣衣巷、告天台、西门码头……一探胡应麟的“二酉山房”,二探李渔的故里夏李村,三探江南古镇的遗存和火热的当下生活。在兰溪,寻得那些名家留下的文化印记以及它与今天生活的关系。
古往今来的兰溪人,以有戏有味的方式打开每天的日常,并形成一种性情,它影响着今天兰溪的方方面面,并构建着它未来。
返杭之前,在入夜的兰溪街角吃了一碗牛肉面。
牛肉有味,佐餐的泡萝卜更有味。回来念念不忘,网购若干泡菜,竟然找不到那种酸甜适中、不疾不徐的口感。
我还要再去兰溪。
本报记者 孙雯
通讯员 杨一之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