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小时健康小站代表现场交流碰撞,最热的话题是什么?
守护居家养老,让大健康走进小家庭
本报记者 吴朝香 何丽娜 张冰清 通讯员 庄楷淇
小时健康学院授课现场 |
9月10日,来自全省各地的百家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代表汇集杭城,见证了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学院正式成立,聆听了干货满满的小时新闻健康小站医媒融合业务培训,更现场交流碰撞了许多实际工作中的所思所想。
虽然基层医务工作者们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小镇,有的来自山区,有的来自海岛,但有一个话题是最为集中的,同时也正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老龄化时代,如何将居家养老守护得更到位?
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 于淑娟
家庭医生全力照护
仍需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我们辖区虽地域不大,但人口比较集中,尤其是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光2021年,就有9940多位65岁以上的老人跟我们签约,从门诊配药、健康监测到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生在居家养老这项工作中确实承担了不少重任。
76岁的汪奶奶,已签约6年,她患有高血压,每个月都会定期到社区医院配药。不久前,她过了一个多月还没出现,可把签约医生给急坏了,生怕一个人住的她出了什么意外,赶忙抽时间上门去,问了邻居又找了社区,得知是被女儿接走了才放心。
于淑娟说,面对每一位签约老人,家庭医生都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心。久而久之,有的老人对家庭医生便产生了甚至超越子女的信任与依赖。
有一位90岁的老太太,在家摔破了腿,找到签约医生缝了3针,却不愿告诉子女。有一位70多岁的大伯,病得已经很重,签约医生帮他约了大医院的专家,可他去转了转又回来找签约医生,说一定要在社区医院看。
因为人力、能力、硬件等条件的限制,社区医生目前能为老人就近提供的服务还有限,主要还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日常的健康管理。所以,未来在解答居家养老这个社会命题中,基层医疗机构仍需加大投入力度以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杭州市拱墅区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 何霞平
家庭病房让家属得到解放
希望能给老人更多心理安抚
今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立了80多张家庭病床,一半都是失能老人,平均年龄77岁。我们中心从2015年开设家庭病床,平均每年的数量都有100多张。
前几天,我刚上门为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处理压疮,并且将一周两次上门改为一周三次。这位老先生脑梗后,半身不遂,一直在家卧床,需要处理压疮,因为伴随着吞咽功能受限,还要定期更换胃管。这次上门,我发现他压疮有些严重,所以决定每周多去一次。
老先生和老伴生活在一起,女儿白天会来给他们做一顿饭。如果没有家庭病床,他就需要定期去医院。老人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检测血糖、血压,问诊、开药、送药,我们都是上门服务。所有建立了家庭病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医疗服务,包括所有的延续性护理。
家庭病床的意义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大健康走进小家庭。像失能老人,都是行动不方便的,他们需要定期配药、换药、有些还需要更换各种导管,往大医院跑,肯定不方便,还需要家属抽时间来陪。有了家庭病房,对家属来说,也是一种解放。
这么多年下来,我深刻感觉到建立家庭病床的老人,其实还很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我们每次上门测量血压、换药,五六分钟就可结束。老人们有些是独居,有些是空巢,有很强的倾诉欲,所以我们一般上次门,最少都要待15分钟,长的会一个小时以上。我有时就借此进行健康科普,比如夸夸老人做的梅干菜扣肉很香,然后提醒虽然好吃,但高血压不宜多吃。
比较遗憾的是,我们真的人手紧张,精力有限,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给他们做心理安抚。
舟山市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姜华
如何吸引岛上老人来就诊
成了提高医疗水平的动力
最近,舟山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三甲医院引进两位慢病管理方面的专家,一位是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一位是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每周定期进驻到社区。
普陀山的老年人数量不算多,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底数1214,签约人数是1012人。但这里的老人对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一旦生病,习惯去上海大医院,这也倒逼我们要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来吸引老年人到社区就诊。我们中心是普陀山上唯一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对老年患者来说,如果出岛看病,交通还不是很方便。这也成了我们提高自身医疗服务水平的动力,具体来说,我们的医疗服务要能做到小而专。
为了满足老年患者的这种需求,中心采取过很多办法,包括应用舟山市网络医院开展远程门诊、远程急会诊,邀请专家不定期开展义诊活动等。引进三甲医院的专家常驻普陀山则是另外一种方式。专家线下坐诊,咨询问诊的时间不会受限制,患者也会觉得更方便。
除此之外,考虑到海岛上的老人大多是留守的,子女不在身边,社区签约医生的服务要更细致。比如,老人们每年的体检报告,医生都会主动上门去解读;比如,签约的医护团队清楚地知道每位老人的“药箱”里都有什么药品;再比如,一些村集体每年会组织老人出去疗休养,中心也会配备医护人员全程随行,提供医疗保障。
未来,我们将努力为老年患者提供更细致和精准的服务,也会借助医共体的力量,引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满足居民更高的医疗服务需求。
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卫生院副院长 兰燕
山区留守老人就医需求迫切
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难度大
衢江区大洲镇卫生院服务的辖区大部分为山区,地域分散、交通不便,这里的老人多为散住的留守老人,就医需求明显。
我们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开展了个性化的医养结合服务。首先是推进巡回医疗服务,以党员志愿者+巡回医疗车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只要群众有医疗需求的地方,巡回医疗服务就覆盖。山区线最远的服务地点在衢州与丽水的交界处距离卫生院近30公里,最高的服务点在不通水泥路海拔近600米山顶。每月开展11次巡回医疗服务,入户送关怀,让医护与老人们形成了超乎医患的亲人关系,大大提升其满意度和幸福感,并有效提高慢病患者的服药率和控制率,达到治未病、防已病的效果,保障山区群众老有所医。
家庭医生团队每月还定期去居家养老中心及文化礼堂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把中医适宜技术带给群众,以中药辨识有奖竞答、中医茶饮品茗、中药香囊制作、中医健身操教学等方式,提高老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了解,提高保健、治未病理念。我们还自编自演小品《取经之路 为你留步》、快板《健康素养听我说》等节目,在居家养老中心及文化礼堂表演,以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健康,健康养老。
下一步,我们还规划开展医养结合专用病区,确保服务质量。同时以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为抓手,确保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