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小时·新闻

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首次专题聚焦医疗机构护工群体

护工,其实就是病患的“家人”啊

护工能不能分级、管理考核能不能更规范,这场头脑风暴会上建议很多

赵月萍委员(右二)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体验护工工作

  “我都忘记睡个囫囵觉是什么感觉了”“年轻人做不到一个星期就会走”,繁琐、脏累,没有休息时间,这是医疗机构护工的日常。

  医疗机构护工这份职业,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持续关注,还曾推出《我在医院当护工》系列报道。

  9月14日,浙江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专题聚焦医疗机构护工。有委员感叹:小小护工,大大民生,它牵动着千家万户。护工从哪里来?谁来管?怎么用?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医疗机构护工队伍建设和管理就找到了方向。

看着简单的活,干着并不容易

  在这次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召开前,9月6日下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同心桥》栏目记者跟随省政协委员、柯桥中国轻纺城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赵月萍,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沉浸式实地调研。

  她和护工们一起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体验护工们的日常。

  口腔护理、轮椅使用……一名合格的护工上岗前,必须先掌握基础护理的十八般武艺。为了照顾赵月萍这个新学生,负责护工管理培训的高老师,先从最基本的七步洗手法讲起。

  赵月萍感叹:“没想到这么简单的洗手都有这么多专业的学问。”

  护工每天干得最多的,翻身叩背是其中之一。培训员先在医用假人模型上解说要点:翻过身后先检查皮肤,再铺平被褥,并为病患拉好衣服,保护隐私;叩背时要避开脊椎,用手腕发力。

  一整套动作下来,赵月萍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她在假人模型上操作时,力度总是轻飘飘的。一旁的护工阿姨看不下去了,径直上前给她演示正确的力度。

  技能培训结束后,赵月萍和护工们唠起了家常。浙江省人民医院一共有200多名护工,大多来自周边城市,比如衢州、龙游,还有更远的,来自安徽、江西。

  背井离乡,衣食住行是必须解决的大事。一谈到这,护工们话匣子打开。很多护工都已经五十多岁,子女已经成家,有的孙子、孙女都快上小学了。但作为护工,他们要24小时陪护在病人身边,享受不了天伦之乐,而且上工的时候,也睡不了安稳觉,晚上就在病床边折叠床上过夜,有时隔几个小时就要给病人翻身。

  照看病人的辛苦对于护工来说,不算大问题,他们担心的是得不到雇主的尊重。

护工是病患的“家人”,要关心关爱关注他们

  在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赵月萍委员将这段亲历视频放在了主会场播放,引发了大家的议论。“体验下来,我感觉护工是一份蛮辛苦的职业。护工是病患的‘家人’,我希望大家关心关爱关注这个群体。”

  这番发言,打动了在湖州知联会政协委员会客厅分会场参会的张女士,她是本次活动唯一的护工代表。

  隔着屏幕,她大方地介绍自己:“我来自湖北武汉,是家政服务公司的一名护工,目前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已从事护工7年。我的工作就是照顾病人,包括病人个人卫生、协助病人进餐、大小便、防止病人跌倒等。”

  发言结束后,主持人还和她进行了隔屏对话,入行多少年、有没有参加过培训、待遇如何等等,她一一作答。

  其实很多人对护工的了解并不多,和护士的区别又是在哪?

  “护工与护士一字之差,却有很大不同。”在民生协商论坛主会场参会的省政协委员、杭州市中医院肿瘤科护士长钱红花解释,“护士从事的是医学护理,也就是保健、康复方面工作;患者的生活照顾陪护一般由家人承担,由于种种原因,家人没有时间,只好花钱请人代为陪护,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护工,具有中国特色,有传统文化影响的工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庄一渝,在逸夫医康会客厅分会场参与视频连线,“护工在医院中是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承担医院住院患者的生活照顾服务,解决患者家属因工作繁忙无法陪护照顾患者的问题,在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她说。

  护工能不能分级

  行业协会能不能成立

  “护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但又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与护理技能、经验的工作,如何让护工服务好病人并管理好这支队伍是医院管理中面临的新课题。当前,医疗机构护工队伍问题比较多,如护工整体素质低、队伍不稳定、招聘难度大、管理缺乏力度等。”

  在主会场参加协商讨论的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建议,“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其次是理顺管理上的关系。”

  省政协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真也是有备而来,来之前在供职的单位深入调研过,“目前在医院内的护工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负责医院卫生与运送病患及相关医疗物资的工人,另一类是病患的专职护理员。护工人员主要来自于贵州、湖南、安徽、河南,年龄在55岁-65岁之间的人员最多,文化程度较低。”

  从事病人陪护行业十余年的浙江爱加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立群也认为,针对行业特殊性给予特殊用工模式,加强指导和监管,保障各方权责和义务。

  会前,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重视和破解:一是护工管理缺乏顶层设计;二是护工管理缺乏相关机制;三是护工工作环境与待遇缺乏保障;四是护工职业培训缺乏规范。

  护工从哪里来?谁来管?怎么用?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委员和界别群众围绕主题积极建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同心桥》栏目记者全程聆听完会议,大家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要强化政策引领,搭建管理制度框架,形成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互促的良好局面;

  ●优化公共服务,培育护工队伍,推动全社会对护工的关心,吸纳更多人员从事医疗机构护工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建立职业等级制,推动社会保障的制度创新和关系衔接;

  ●构建标准化体系,明确行业资质条件,在培训、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形成规范标准;

  ●建立行业协会,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创新监管手段,促进行业监管常态化、全覆盖。

  “小小护工,大大民生。”这次的民生协商论坛足足开了三个小时,走出会场时,大家还意犹未尽,护工话题一直从会场内说到会场外面。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3 护工,其实就是病患的“家人”啊 2021-09-16 23095934 2 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