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初中老师出奇招
让学生写自荐信“应聘”课代表
结果……
课堂上的潜老师 |
本报讯 在新疆阿克苏支教一年半后,潜海龙老师又一次站在了杭州义蓬初级中学的讲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潜老师已经想好了第一节课的内容:就和同学们唠唠自己在新疆的生活吧。
也许是潜老师在阿克苏的故事过于吸引人,当潜老师在班级里“招兵买马”时,有十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从教近三十年,还是第一回看到有那么多人想当语文课代表。”潜老师望着班上一只只举起的手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他开口道:“不如竞选吧,想成为语文课代表的同学,每人写封自荐信。”
“只需把自荐信写在作业的后面,我批改时就能看到。”批改过上万本作业,按说早已“心如止水”,但潜老师却用“拆盲盒”来形容这次的批改。
最终,潜老师收到了8封自荐信。张同学有一个八岁的弟弟,为了给弟弟做榜样,她毅然写下了这封自荐信:虽然我很胆小,但我明白如果不再勇敢点,就不配当姐姐了。还有充满责任感的王同学,她在自荐信里写道:在这之前我已经成了英语课代表了,不过我不怕苦!
看着同学们在自荐信里的真情流露,潜老师相当感动,“写自荐信本身就是一道门槛,不知道怎么写的同学就会放弃,课代表的工作比较繁琐,现在的小孩都怕苦,最终有8个同学主动写了自荐信,我为他们身上的责任感,感到高兴。”
支教前,潜老师就在自己班上成立了诗歌部落,教学之余,他会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发现美景,同学们会在教室里、QQ群上分享各自写的诗。
潜老师还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潜语文”,专门用来发布同学们写的小诗。支教后,诗歌的种子也被潜老师带去了阿克苏,他与那边的学生一起,成立了“姑墨诗社”,“阿克苏,古时候曾叫‘姑墨’。‘姑墨’是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姑墨’一词,来源于梵语,意为‘沙漠’。我们的诗社就像沙漠里的一片小小的绿洲,是文化的传承,也是诗意地栖居。”
新学期,潜老师打算延续以往的传统,在班级里成立诗社。“写自荐信的同学,我希望能发挥他们的潜能,不仅仅是当课代表收发作业,还会安排一些有创意的工作,比如公众号的小编、报纸的编辑、QQ群的管理员、读书沙龙的负责人……”
潜老师说,在“双减”的背景下,自己既希望给学生减负,又想增加学生的责任心,“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春天’,让语文成绩较薄弱的同学,多参与到语文课的工作中来,以此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和表扬,都需要一顶‘桂冠’。”
前不久潜老师发现学校种了不少柚子树,他还特意带领班上同学去逛了一圈,“本来想发条朋友圈,后来觉得可以让学生们写文案。作业交上来后,还是有很多惊喜。我觉得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兴趣,贴近他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 姜赟 通讯员 朱张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