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小时·新闻

为何频频有人被骗?记者走访社区寻找答案

太自信,自认为绝不会上当
怕丢人,受骗还不肯说出来

  为何频频有人被骗?记者走访社区寻找答案

  太自信,自认为绝不会上当

  怕丢人,受骗还不肯说出来

  一个人从被骗到心甘情愿花钱要多久?

  可能是一瞬间。

  让一个人有预防被骗的意识要多久?

  也许是持久战。

  随处可见的反诈民警人形立牌;“男不裸聊,女不刷单”,红底白字的横幅拉满整个宣传栏;反诈宣传被印在扇子和玩具上分发给居民们;社区工作者苦口婆心地问:“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

  在宣传反电信诈骗这件事上,浙大求是社区和曙光社区工作者和民警们想尽了方法。

  玉泉派出所民警刘献国从事反诈工作一年多,他的微信名有15字——“刘献国网贷刷单快递理赔都是诈骗”,一下子火了,很多人来加他,诉说自己的被骗经历。

  在刘献国负责的浙大求是社区和曙光社区两个片区,诈骗案仍在持续发生。两个社区,一年多,累计在玉泉派出所报诈骗案例有25起。

  抗拒和敷衍是反诈宣传时遭遇的最大难点。刘献国听过最多的话,就是“从没想到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那些人从不认为自己被骗。

  钱报记者走访了浙大求是社区和曙光社区探寻——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社区反诈难在哪里?

  老人说:我们不会被骗的!

  楼道长:不说出来,是怕丢人

  走进社区办事处,工作人员会在每个人来办事时顺便问一句:“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

  大部分人点头应付过去。但当记者问是否下载时,居民们大多有些反感:“干嘛非要我下这个?”

  下午,曙光社区老年活动室人来人往。一位居民很肯定地告诉钱报记者,她住在这里多年,从来没听说过哪家人被骗了。

  曙光社区是个老小区,里面的原住户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记者随机询问了6位老人,他们都说对电信诈骗的警惕性很高,“我平时看到陌生电话号码,都不接的。”

  一位姓李的阿姨表示,她平时也不上网,所以不需要接受反诈宣传,“这些我们都搞得灵清的。”

  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听说过身边有被诈骗的案例,她们也会摇摇头,似乎诈骗距离她们很远。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你看,坐在桌角的那个阿姨就被推销电话骗过,买了个好贵的床垫。我是楼道长,之前,五楼的还被人骗过钱,但他们都不肯说的,这种事情说出来太丢人了。阿姨偷偷告诉你,不要往外说哦。”一位李阿姨私下里对记者耳语道。

  求是社区紧挨着曙光社区,住户一半以上都是退休的教职工,还有约三成是年轻教师,或是为了学区搬来的三口之家,社区总共有4000多户。

  下午,在社区里闲逛的,大多的是老人。被问到诈骗相关的问题时,老人们反应出乎意料地一致:愣了一下,确认记者身份,最后否认,“我们不会被骗的!”

  “抗拒和敷衍,是我们做反诈宣传时最大的难点。”负责求是社区反诈宣传的社区工作人员沈先生说,“他们都觉得自己不太会上当。但事实上,骗子是有剧本的,针对高学历有高学历的话术,低学历有低学历的话术。针对老年人,骗子就打感情牌,或者假冒熟人,老人们往往防不胜防。”

老人:为啥选中我来宣传?

民警:被骗者易陷入被营造的氛围难以自拔

  刘献国说,一旦诈骗发生,如果没有民警强行介入,受害者自己很难发觉。被骗者已陷入被营造好的情绪氛围里,这样的氛围被行骗者营造得足够逼真,即使听起来很简单的诈骗套路,当事人也很难觉察出其中的问题。上至80岁老人下至12岁孩子,被骗金额从几百元到100多万元不等,“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骗子的掌中之物,就算博士也没有例外。”刘献国感叹。

  25例样本中,20~40岁的受害者占到了整体的64%。他们作为一个家庭的主力军,似乎应该对惯常的诈骗套路有更清晰的判断和认知,但数据说明,事实往往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随着“00后”慢慢成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诈骗开始渗透进他们的世界。网络游戏、追星……在这些新的领域,同样的套路换上一个新的马甲再次上演,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而绕开监管,给钱就能得到某些稀有游戏装备,或是偶像签名——只要针对特定需求下手,总会有人买单。

  在24%的50岁以上受害者中,他们被骗的原因往往是“冒充熟人”、“网络贷款”和“网络炒股”。在他们的过往印象中,不认识的电话不接,来推销的电话不理,但面对互联网上“有身份有工作”的人,他们却很难相信这些都是可以编造的。

  刘献国最怕向社区里杭州本地老人的宣传。他们往往会流露出一些极其微妙的个人情绪,“这么多人,为什么偏偏选中我来宣传?”“他是不是觉得我老了就变笨了?”

  “最怕表面听进去了,心里根本不在乎,回头又来报案。”刘献国感慨。

记住:男不裸聊,女不刷单

民警:记住这些话,大概率能避免被骗

  “被不被骗和学历高低没有关系,和人的性格有关。”沈先生说,“这些人是被深度洗脑的,就算被骗也不相信自己受骗了。”

  沈先生在社区工作两年,他见到过的电信诈骗案例虽然没有完全的统计,但一定不像居民传的那样“绝对不会被骗。”

  冒充老同学、冒充海外的朋友、冒充孙子同学等等是常见手段,这时,老人往往会分辨不清。沈先生还遇到过有老人拿着手机直接跑来社区,指着短信问这是不是诈骗。沈先生也会接到不少求助电话,询问是不是遇到了骗子,这时沈先生会及时上门干预。

  现在,年轻人往往会栽在一些非法视频、网络赌博等新式诈骗手段里。“我们标语里提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诈骗案件。”刘献国说,小区里挂着“男不裸聊,女不刷单”的横幅,这和受害者画像高度吻合:社区5例裸聊受骗案,100%是男性;4例刷单受骗案,100%是女性,“只要平时听进去我们的话,不大可能会被骗。”

  事实上,根据刘献国平时对社区的走访和观察,发生在两个社区里的电信诈骗受骗事件,只会比实际立案的数量要多。

  “比如网络赌博和裸聊,很多人觉得丢脸。如果涉案金额较小,他们为了面子会选择不报案。还有人觉得网络赌博,赌输了是自己运气不好,不是诈骗。但事实上,网络赌博的后台是可以操控的,这也属于诈骗的一种。”刘献国说。

  刘献国希望越来越多的受害者能够主动站出来报案,因为只有越快报案,钱被追回来的可能性越大。

  (文中除民警及社区工作人员外,受访者均为化名)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5 太自信,自认为绝不会上当
怕丢人,受骗还不肯说出来
2021-09-23 钱江晚报2021-09-2300015;23129705;钱江晚报2021-09-2300017;钱江晚报2021-09-2300019;钱江晚报2021-09-2300020;钱江晚报2021-09-2300021;钱江晚报2021-09-2300022 2 2021年09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