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小时·成长读本

文章导航

他的言行一直影响着今日的青年

鲁迅的觉醒与乡情

  1918年,中国。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当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登上《新青年》,奠定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块基石。“鲁迅”的名字首次映入人们视野,并在之后走进国人心中。

  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世人称之为“民族魂”。

  正值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由浙江省社科联和钱江晚报共同推出的“红色宝藏·走进红馆学党史”系列报道,本期来到绍兴鲁迅纪念馆。

  本报记者 陈素萍

不囿于四书五经,他兴趣爱好广泛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鲁迅在自传里,曾写下这第一句话。

  那一天,粉墙黛瓦的江南台门内,士大夫周家迎来了长孙的诞生。祖父取名阿张,学名周樟寿,字豫才。

  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主展厅,鲁迅56年的生平事迹被一一展现。世人大多熟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南京洋务学堂到留学日本,鲁迅既得深厚国学的滋养,又有西方文明之熏陶。但值得一提的是,年少时光里,一些“不上台面”的长者,深刻影响了鲁迅。

  步入厅内,看到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这些出现在鲁迅生命中的人,有爱好植物的“蓝爷爷”周玉田,给鲁迅买过《山海经》的保姆长妈妈,讲述“水没金山”等故事的继祖母蒋菊花,在庙台或是水台上演出的社戏演员们……展柜中,一张《老鼠成亲》年画引人注目,它曾被鲁迅贴在床头,是他童年时的珍爱之物。

  少年鲁迅爱看什么书?讲解员屠依婷说:“鲁迅7岁进私塾读书,12岁开始到了三味书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但他不囿于四书五经,从笔记、小说和各种民间文艺中吸取养料,课外读物很丰富。”

  后来,在鲁迅文章中,经常引用古代小说作品,他还写出了一部《中国小说史略》,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奠定了他在学术史上的权威地位。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倡导者。他幼时因故迟到,受到批评后,在私塾课桌上刻下的那个“早”字,现在常被戏称为他最初的木刻作品。

  此外,鲁迅对音乐也是由衷喜好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编创出《好东西歌》《公民科歌》《南京民谣》《“言词争执”歌》等,用通俗的市井语言配以民谣体裁,予国民政府和反动军阀以辛辣讽刺。

  “13岁之前,鲁迅的童年是相对明快的,强闻博记,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他对小说、木刻、音乐的浓厚兴趣,可以说是在绍兴从小培养的。” 屠依婷说。

《故乡》发表一百年,他唤醒无数沉睡者

  今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鲁迅无疑是最早的觉醒者之一。面对如“密闭的铁屋子”般的社会,他提笔疾书,如一道光亮,划破黑暗,唤醒了无数沉睡者。

  以鲁迅之名,挥笔写下《狂人日记》后,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笔耕不辍,《故乡》、《药》、《风波》、《祝福》等作品相继面世。

  而早期记忆,是鲁迅一生没有摆脱的,故乡给了他诗意,也给了他清醒认识社会与人生本来面目的敏锐双眼。在《呐喊》自序里,鲁迅写道:“有谁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3年,在朝中为官的鲁迅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周家急剧贫困,从一个大家族的少爷,沦为寄人篱下的乞食者,幼小的鲁迅过早地面对了人生艰难和世态炎凉。故乡,这个亲切的称呼,在鲁迅那里,又是个沉重的词语。在父亲去世两年后,他18岁离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1921年1月,已经40岁的鲁迅完成了一篇带有强烈纪实色彩的小说《故乡》。今年,正好是《故乡》发表一百年。

  《故乡》的叙事结构较为简单,离去、归来、再离去。游子重回故乡,鲁迅既眷恋又想远离,充满了矛盾。其实,鲁迅回乡是1919年。当时,他回绍兴搬家,并与儿时好友章运水重逢,这位让鲁迅知道了“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外的许多东西的玩伴,也是“闰土”的原型。运水向他讲述了农民的苦难生活。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世人多知他犀利、冷峻,但鲁迅自有他的温情和热忱。《狂人日记》的结尾,发出的是“救救孩子”的呼声。《药》的结尾,在革命者夏瑜的坟上“平添的花环”。对阿Q和孔乙己,他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中怀着促其觉醒的愿望。在他文字背后,对希望永存信念。

  《故乡》中,鲁迅在悲凉心境下仍然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一生共收受1200多位青年的来信,回信3500多封,为他们指引方向。他曾为49位青年的54部作品写序作跋。他写学生刘和珍,热烈颂扬爱国青年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激励革命者更加奋然前行。他欣赏柔石、殷夫等青年作家,看到希望的火种在青年手中传递。他希望所有觉醒了的革命者坚持到底,并强调从小事做起,不做口头上的革命者。

  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病中的鲁迅即致电给党中央表示祝贺:“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新少年志

140岁了,鲁迅依然年轻

  走过百余年时光,《故乡》中的那些旧房古巷、黄酒花窗依然荡漾诗意,却更生机勃发。

  今年中秋节前,鲁迅故里街区挂出了“鲁迅名言”道旗,鲁迅纪念馆更是张灯结彩,庆祝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

  纪念馆里,庭园植物以樟、松、兰、梅为主,同时遵照鲁迅《朝花夕拾》中记载,选栽枣树、皂荚树、桑椹、木莲藤及覆盆子等物种。

  纪念馆附近,孩子们跑进百草园,在里面体验着鲁迅童年乐趣,观石井栏,找何首乌,在215年的桂花树上寻蝉蜕。三味书屋门口时常排起长队,孩童们可以在这上一堂私塾课,读《三字经》,写毛笔字,做“早”字书签。游客们最喜爱景区的书画活动,或用手中的画笔,画下鲁迅笔下风物,或是泼墨挥毫,写下大文豪鲁迅的名言警句。

  不止在鲁迅故里,绍兴城内,鲁迅小学、鲁迅中学、鲁迅路……一个孩子,可能刚刚在教科书上读到过鲁迅,走出校门,又会在大街小巷频繁遇见“鲁迅”。这个一字胡子板刷头的老乡,对绍兴人来说,早已是一个亲切的存在。

  “先生诞辰140周年,这位民族斗士的疾呼之声回响耳畔,还在擦亮着我们的思想、启迪着我们继续努力。”跨越百年沧桑,在新生代眼中,鲁迅精神依然没有过时。


钱江晚报 小时·成长读本 a0004 鲁迅的觉醒与乡情 2021-09-25 钱江晚报2021-09-2500018;钱江晚报2021-09-2500028;钱江晚报2021-09-2500019;钱江晚报2021-09-2500031;钱江晚报2021-09-2500032;钱江晚报2021-09-2500006 2 2021年09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