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小时·金融

文章导航

百年金融洋楼里的变与不变

——探访中国工商银行杭州羊坝头支行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她自己的金融记忆。在历史变迁中,这份记忆坚守责任与情怀,更见证城市发展与兴荣。

  于是,我们也将这份记忆寄托于银行的特色网点中,探访他们小身躯下的大力量。

  事实上,聚焦工行特色网点的文化与传承,是找寻城市赋能下,找到网点的别样注脚——它有历史沉淀,有文化底蕴,有温暖服务,更是不断开拓向前。

  即日起,我们推出《特色网点,大行风采》系列报道,希望能通过我们的走访,打开这些不同银行网点的传承密码,倾听它们的“变”与“不变”中,静待再次华丽绽放。

  本报记者 梅丹 通讯员 沈力

  初秋的杭城,舒爽的风拂落了梧桐叶,满地的树叶铺满了街头,是街拍者勾勒不出的美妙前景。镜头里的主角穿上了羽绒服或披着呢大衣,她们是特意赶来的带货主播,眼里是这季,心里念着下一季。

  更吸引主播的,还是她们身后这座古朴又庄严的洋楼。它的台阶下竖着三块牌子,一块写着它的百年历史,另两块则标榜着它如今的文保价值——“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洋楼位于中山中路和开元路的交叉口,目前是中国工商银行杭州羊坝头支行的办公地。

  它的故事从1923年开始。近百年的历程中,它的花岗岩门楣上挂过浙江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杭州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支行营业部、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市分行营业部、中国工商银行杭州羊坝头支行等机构的招牌。主人多次更替,却造就了一部“石头的史书”,它凝视这座城市,见证金融业的发展。

  今天,我们以寻访者的名义,再次踏上它古老的石阶、站在一块块大理石地板上,用心触摸爱奥尼亚柱子、花岗岩墙面。我们仿佛徜徉在它的前世,更见证由此而来、日新月异的今朝。

“大银行”门口漏夜排队 金融市场开启全新历程

  1984年,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洋楼的门楣由“中国人民银行”换上了“中国工商银行”的招牌。

  在冬日的旭阳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市分行营业部成立。1998年,这里再次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杭州羊坝头支行,同年荣获“浙江省最大金融企业”荣誉称号。

  事实上,这里一直是杭州市民心目中的“大银行”。

  “没有旌旗飘扬,也没有锣鼓喧天,就更名了。那时候我们很低调的。”羊坝头支行综合管理部的60后老员工裘维鸣告诉记者。1987年10月,裘维鸣从部队退伍后,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市分行营业部,岗位是经济民警。“现在老早没有这样的岗位了。”从经济民警到联行、会计、营销部门,再到综合管理部,裘维鸣亲历了杭州市分行营业部和羊坝头支行的变迁。

  在裘维鸣的讲述中,我们仿佛走进了老电影的片场,烟火气和八九十年代专属的热情扑面而来。

  顺着“高踏步”(注:杭州话,指的是银行门前的台阶)走进一楼大厅,视觉是灰暗的。每个桌面上都点着一盏台灯,灯罩是绿色玻璃制成,散发着淡淡的绿光,照亮桌上的一方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也被银行人称为“豆腐干”,用一个铁夹子夹着,挂在台灯架上。支在桌上的手臂套着袖套,一手快速翻阅凭证,一手熟练地打着算盘珠子。木叶电扇在一旁“夸哒夸哒”地响成了背景音。

  当时,杭州市主要的国营企事业单位账户都开在这幢洋楼里,每到发工资的时候,队伍就从大厅一路排到外面的中山中路上。点钞声、算盘声、电扇声、对话声嘈嘈切切,让大厅升腾起烟火气。“那时候点钞全靠手工,而且数的也不是百元大钞,都是10块钱的。”裘维鸣说起当时的排队盛况,说“发工资是小意思,最夸张的一次是交电话初装费的时候,那两天,市民漏夜排队,队伍顺着中山中路、开元路、三元坊巷绕一圈。”

  裘维鸣记得大概是1992年左右,杭州市民把银行团团包围,就为了在涨价前缴纳“电话初装费”。年轻一代几乎没人听过这个词,但在90年代初,电话是稀缺产品,需要先向电信公司缴纳这笔费用,才能获得安装资格。那时,杭州电信开户行就在工行杭州市分行营业部,所以市民们都赶到这里来办理。“最早是350元,后来涨到900元,再后面就涨到3500元。就是在这次涨价前,市民彻夜排队,比现在的排队不知道疯狂多少倍。”

  除了代理业务,八九十年代的储蓄也是“花头精很透的”(注:杭州话,花样多)。如当时很火的“有奖贴花储蓄”,类似于现在的零存整取业务。“有奖贴花,不记名销售,贴在一张大的纸张上,购完12个月后可以兑换本金。每个月可以自由买5元、10元或20元,还有50元的有奖有息,对应抽取不同奖品,有现金奖、实物奖等。实物奖是很潮的,奖品有冰箱、彩电这些大三件。”裘维鸣介绍,当时有市民中奖后,就叫一辆三轮车来,从网点搬一台彩电回去。走出门,“哇!中奖了中奖了!”伴着路上行人的羡慕声,幸运市民跟着三轮车回家。这样的营销方式,比现在的开盲盒刺激得多。

  除了“贴花”,那时候买国库券也可以抽奖,不过抽到的是购买凭证。裘维鸣结婚时买的18寸西湖牌彩电,就是这样得来的。“你看过‘李焕英’吗?里面有一个关于买彩电的场景,不是有钱就行,是需要票的。”80年代末,裘维鸣意外得到了这样一张彩电票。“我们一个客户买国库券,抽中了彩电凭证,但是他不想买,就来问我要不要。我就掏了80块钱买来这个票,去商店又花了4000多元买了彩电,18寸,还带遥控的,那时候真是时髦!”

  八九十年代,洋楼里的热诚,特别是国营企业银行账户的聚集,独有的保管箱业务,都进一步强化了“羊坝头是大银行”的概念。这里的烟火气、人气,让洋楼始终生机勃勃。“我们很多老年人,即使已经搬到很远的地方了,还是习惯到我们这里来领工资。他们觉得这是一份仪式感,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也是老友们在羊坝头相聚的时候。”工行羊坝头支行团总支书记、客户经理陈卓挺告诉记者,他是羊坝头的中青力量,接力裘维鸣的八九十年代,他为我们呈现了洋楼里的现代化故事。

老人也爱来感受数字金融 百岁洋楼迎智能化时代

  2016年夏天,陈卓挺进入工行羊坝头支行。他是绍兴人,没有听说过羊坝头支行,也不知道这幢楼的历史。不过在入职第一天,他就被门口的文保牌子吸引了。

  “我在和故宫同一等级的文保单位上班!”入行后,他跟朋友们“炫耀”,他觉得分外骄傲和自豪。

  “2016年对于银行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陈卓挺认为自己踩到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节点上。正是那一年的2月,支行引进了第一台智能柜机,可以提供200多项个人及对公金融业务。随后,羊坝头大厅里的机器多起来了,智能柜员机、回单机、大额存取款机、自动开户机……如今,步入羊坝头支行,机器人先迎上来跟市民打招呼,并宣讲金融反诈内容,大门左右两边均是智能设备。裘维鸣记忆中的排队,再也没有出现过。

  “我最早来的时候,很多老客户取钱都愿意在柜台,我们引导到智能柜机,他们是排斥的。”陈卓挺说,但这几年,事情逐渐出现180度反转。“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去智能柜机上自己操作,不需要我们帮忙,他们已经非常习惯了。如果我们过去,他们还会比较骄傲地说‘不用帮忙’。”陈卓挺告诉记者,很多客户已经70岁开外,仍喜欢在每个月的十几号到羊坝头来取钱,大家聚在一起见个面,聊个天。这里盛装着他们的青年、中年经历与回忆,和这个老建筑一样,只要走进大门,往事就会如风而至。

  在科技求新路上,这幢老楼持续抽发着新芽。

  1989年,全国工行系统最早引入两套美国IBM公司的4381型号机器,杭州得到一套,并在羊坝头支行的前身杭州市分行营业部进行了同城结算、代理记账等多项应用开发试点,成为最早实现联网业务模式的营业网点之一;1992年,羊坝头支行又施行了电子化银行试点;2016年,这幢洋楼里的每项业务,几乎都有了科技的赋能。现在,支行的离柜业务占比已超80%。

  服务企业时,陈卓挺也有很多体悟。“我们很多产品都是智能化的。我有一个客户,中秋节前一天申请了e抵快贷,中秋节贷款就放下来了,流程非常方便。”陈卓挺感慨,在数字化改革进程中,银行的变化非常大。“羊坝头的历史,就是银行金融科技的一部变迁纪实。”

  入行五年来,除了做好本职业务,陈卓挺还喜欢钻研这幢楼的历史。“我从图片资料中看到,这里原先外面是有围墙的,后来拆掉了。这就象征着这个楼的包容性在提升,金融服务与市民的生活越来越近,服务外延越来越广,同时也是市民可以来聊聊天的地方。”陈卓挺告诉记者。入行后,他对这幢楼的历史做了深入了解,对这里发生过的事也都如数家珍。“我每一次结识新的客户,都会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历史。可能我说得有点大,但我确实觉得,我们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是在助力物质富裕;但在向客户介绍这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时,我们也在为提升精神富有作出努力。”

“服务实体”一脉相承 携手共谋美好生活

  今年7月刚入行的95后新员工沈凌彦说,她最喜欢的是每天早上9点上班时,阳光透过朝东的拱形玻璃窗,射到大厅大理石地面上的景象,有那么一点梦幻。日升日落,旭阳已在拱形玻璃窗里穿行了百年。这一百年里,它曾经见证了浙江兴业银行纾困大生纱厂的豪举,而今,它也目睹着中国工商银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做出的努力。

  浙江杭钻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羊坝头支行的一户制造业信贷客户,原先的主营业务是煤炭设备生产制造销售。但是,受到上游煤炭行业整体下滑影响,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又遭遇疫情,发展遇到瓶颈。对此,羊坝头支行效仿百年前的浙江兴业银行,秉承“人民金融”的底色,持续为杭钻机械提供信贷支持,为企业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今年3月,企业计划出售部分主营业务相关资产,并拟对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这其中就包含抵押在工行的大楼。按照风控流程,当企业出售大楼时,羊坝头支行应收回以该楼为抵押品的所有融资。但,羊坝头支行没有这样做。

  “我们为企业启动了绿色通道,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股权转让情况,最终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修改了授信使用条件。”羊坝头支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大楼出售后,公司向工行归还了部分贷款。“此次授信调整后,我行继续对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成功转型。”目前,该企业研发的环保领域设备系统,已经加入杭州城市大脑负责城市垃圾智慧管理的系统,部分产品则投入到了杭州市上城区运营。

  羊坝头支行接棒前人“振兴实业”使命,也定下了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支持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构建美好生活。围绕这几个目标,工行支持制造业、服务乡村振兴、帮扶小微企业……金融助力实体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银行是百业之母,不管是行业龙头,还是小微企业,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作为国有大行,我们必须要有大行担当,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服务好实体经济,做好普惠金融提质扩面工作。”羊坝头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行从上到下都将持续做好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工作,“只有当实体经济变得更加强健、更加高质量,工行今天为企业的让利才能变成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古典洋楼

风华不绝

  杭州的每一幢小洋楼里都藏着故事,而这幢百岁大洋楼,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砌着器宇轩昂的家国事。

  这是一幢繁复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占地3.385亩、建筑面积3487.42平方米,相比普通的支行,要大出一些。

  楼房主体结构为两层,局部加高为三层。建筑外立面由花岗岩贴面而成,楼层交接处、窗台、楼顶等细部均辅以各式精致纹饰。百年沧桑风雨中,它呈现着一位绅士的镇定,又流露着一位名媛的典雅,弥见坚实与气势。

  100多年前,旧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05年,在与帝国主义争夺路权的斗争中,浙江一批有识乡商成立了浙江铁路公司(以下简称浙路公司)。浙、沪各阶层人民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拥护。在爱国主义热情的鼓动下,包括商人、工人、学生、店员、挑夫在内的民众纷纷出资认股,于1907年10月筹得2300万元,于当时可谓一笔巨款。只不过,如何管理这笔钱随之成了难题。浙路公司决定自办银行。

  当时,银行还是一项新鲜事业。1907年,浙路公司以“存放之则,重于泰山”为由,呈请清政府核准设立浙江兴业银行,取“振兴实业”之意。同年10月,浙江兴业银行在杭州保佑坊正式营业。这是全国第一家商办银行,并与后来的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称“南三行”。

  1915年,杭州人沈理源从意大利学成归来。不久,时任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的他,受命为故乡的浙江兴业银行设计一幢华屋美厦。1918年,这幢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的银行洋楼打下地基。1923年,大楼落成,随即成为浙江省的标志性金融建筑。同时,它也成为了沈理源这位银行建筑大师在杭州留下的建筑孤品。

  正是在这幢洋楼里,浙江兴业银行创建了民族金融业品牌,让人津津乐道的一是重点关注民族工商业,例如它将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列为重点放款户,四次为大生纱厂的贷款展期,解救其财务危机;二是向当时的民国政府铁道部建议,尽快修筑钱塘江大桥,并与浙江实业银行、中国银行联合组建银团,共同投资200万,拉开了跨江工程。

  自诞生之日起,“振兴实业”就是浙江兴业银行不变的宗旨。这一与生俱来的使命,也驱动着后来者践行“服务实体”的金融本源。

  现在,顺着12级花岗岩台阶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面挂着铜制古钱币挂饰的影壁,左右两侧就是如今中国工商银行杭州羊坝头支行的入口。进门后,四排白色方形石柱将硕大的大堂分成了不同的功能区。立于大堂内,便置身于一方彩绘玻璃穹顶之下。闭眼辨听,鞋子踏在大理石地板上的摩擦声、工作人员与客户的交谈声、点钞机工作的沙沙声……自带节奏的混合音,构成了整栋楼宇的呢喃。

  大堂左手边的第三根柱子上,悬挂着沈理源的画像和介绍。他戴着玳瑁眼镜、着深色西装领带,微微侧身,在镜头里留下了一副睥睨的神情。在这里,他仿佛仍在凝视着银行“振兴实业”的金融风骨。


钱江晚报 小时·金融 a0008 百年金融洋楼里的变与不变 2021-09-30 钱江晚报2021-09-3000014;钱江晚报2021-09-3000022;钱江晚报2021-09-3000023;钱江晚报2021-09-3000024;23163649;钱江晚报2021-09-3000016;23165157;23163788;23165547;钱江晚报2021-09-3000025;23163620 2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