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与自律,让成长更美好
本报评论员 高路
前两天,“高中生国庆假期兼职保洁员挣1400元”的事,上了微博杭州同城热搜。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高中生施更顺为了帮父母减轻负担,利用国庆长假兼职做保洁员,在西湖边的湖滨步行街扫地捡垃圾,一天200元,7天能挣1400元。
小施身上至少有两点非常值得称道。第一,当然是他为父母分忧的举动。小施的爸妈都是安徽人,来杭州打工十五六年了。母亲是保洁员,爸爸干的也是体力活,显然,爸妈的艰辛,儿子小施是看在眼里的。一家人靠辛勤的劳动在大城市安了家,扎下脚跟,这是颇为不易、很有励志精神的事。小施打工赚的钱虽然无须交出来贴补家用,但他用这种方式攒自己的生活费,不用开口要钱,已经是在为父母分忧了。
第二,则是他面对劳动的态度。在这个年龄,他能够穿上一身保洁员的制服,坦然走在湖滨步行街这样人流密集的街头,表明了他具有高于不少同龄人的价值观——劳动不分贵贱,也表明他对自立有着深刻的认识。不说别的,大手大脚花钱这个同龄人常有的毛病估计他就不会犯,自己一步步扫地赚来的钱,每一分都渗透着汗水,用起来自然会慎重许多。
小施的自立和自律,收获无数点赞。但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还在于它涉及的教育问题。小施的懂事,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这种成熟若放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中,的确是种不可多见的品质。显然,大家都看到了这种品质背后的巨大价值,有可供借鉴的意义。
“双减”以后,之前那种学业占据孩子绝大多数时间的局面已经改变,大家面临着接下来的路如何走的问题。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如何给孩子规划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小施身上体现的这些闪光点,以及他的成长足迹,正好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是积累人生经验、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个人在走入社会之前,有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经历,一定有助于他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也有助于形成对自己对他人的客观评价,从而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不是物质,不是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是各种机会,而是一种能从各种纷扰中走出一条路的品质,这是需要在书本之外在生活中不断磨砺才有可能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