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公交专线
串起四季青
忙碌人们的梦想
九天环北到四季青、环北市场的定制公交
也将在今天开通
本报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王佳 吴震
每天早上5点45分,杭州。第一班1607路公交车都会从和谐嘉苑北苑出发,终点站是四季青。
在四季青公交站,坐着这趟车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从这里下车、汇入人群,消散在偌大一条街的各个服装市场档口。他们追梦的一天开始了。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进货商、是忙着上新的老板、是光鲜亮丽的穿版模特或者是拖着老虎车的拉包工……一个个打拼梦想,都从这里启航。
去年9月,杭州公交集团升级了四季青板块的公交体系,有连接社区和街区的1607路,也有往来城站和四季青之间的1006路,串联起环北市场和四季青的专线也开了一年多。今天,九天环北到四季青、环北市场的定制公交也要开通了。专线开通一年多,这些公交车上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昨天,钱报·小时记者再一次坐上1006路公交车,走近四季青。
公交司机沈合群:一圈又一圈,与乘客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沈合群是1006路公交车的一名司机,线路开通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
从城站到四季青,如果不堵车的话,包括上下客时间在内,大概只需要十分钟。就这样,一圈又一圈,一天又一天,来自天南地北的客商,带着对“女装一条街”的向往,把流行前沿的货物带到全国各地,带回家乡。
时间久了,沈合群和很多乘客熟络了起来。有位绍兴姑娘,每天早上会乘坐7点20分那趟车,“7点10分的那趟,她赶不上。”她每天来往于绍兴杭州之间。她告诉沈合群,高铁加公交,每个月车费要上千块。
辗转城际追梦的人有不少,从萧山、良渚等地地铁换乘公交,日复一日赶往四季青的人更比比皆是,“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平时都要10点多11点的样子才来。昨天很早就来坐车了,一问,我才知道,他店里冬装上新了。”
在沈合群看来,每一个坐上他车的人,都是带着生活的热情,哪怕是那些偶尔来淘货的人。
他记得去年底,有一对住在老余杭羊锅村的母女主动留杭过年,享受到一千元的留杭补助。两人趁着春节前市场大甩卖,用这笔钱给家人购置了一堆新衣服,“光是羽绒服就买了有五六件。”
那张收获的脸庞,让沈合群现在想起来都乐呵。
热心的他,老听着乘客们谈论各个商场的货源。如今,他已经能够像向导一样,为第一次来到四季青的人们提些小小的建议,“要是和小姐妹来可以去老杭派,下午没那么忙了会接待零售;意法那边的东西要高档一些。如果说要想淘实惠的,要赶着换季的时候,都会降价处理掉。”
拉包工许绪年:凭一身力气,拼出的是全家好生活
从1006路公交车下来,记者赶上一场毛毛细雨——天凉快许多,但走进四季青,感受到的热情丝毫没有降温。市场门口,有人进货、有人发货,一切有条不紊。
许绪年和他的同伴,照例倚在老虎车上,等着熟悉或陌生的客人上门。“现在生意一般,我今天早上8点才来的。”从安徽六安来到杭州三十多年,许绪年是这个市场的一分子。也没有特别的技能,他选择了靠力气的这一行:替人拉包。
最忙碌的时候,许绪年说,凌晨三四点就赶到这里干活也是有的,“那时候忙啊,大巴车就停在路边,一车一车的货物往外运。”
眼下,在许绪年看来,拉包这个行当迟早是会被替代的,“大件的包裹已经不多了,很多都是三五件直接快递走了。”可即便这样,昨天一天,许绪年的净收入还是有两百元左右。他还是选择留下,等这条街真正不需要他们的时候或者他干不动了再离开。
这么多年,四季青带给了许绪年老家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一双子女的安稳长大,打理一家人生活的妻子体面的人情往来,以及在父母家长眼里还算有出息的儿子。
店铺老板陈利华:从零售到批发,到拥有设计团队和工厂
四季青服装一条街里,坐落着26个市场,约14000个摊位,陈利华就是其中一个摊位主。
43岁的陈利华已经在服装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
昨天,记者走进任何一个市场,这里冬天的气息已经很浓厚,崭新的冬装在穿版模特手中,十几秒钟就能换一套新的,吸引着前来淘货的人们。
陈利华的店铺位于意法服饰城三楼,没有热热闹闹的喊麦小哥哥,有的是模特身上搭配好的时装。要不是店里穿版模特时不时换装,地面上一摞摞衣服显得有些杂乱,站在这里,记者感到似乎这里和市中心那些商场没什么差别。
陈利华说,如今她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和工厂,“我们都是自己打版,有生产线的。”
2003年,在河北石家庄从事了一段时间服装零售后,陈利华来到杭州,“我是台州人,总归要回来的。”
刚回到杭州的陈利华从零售开始了服装生意。那时候,她二十多岁,先在龙翔服饰城租了个铺子卖衣服,“从零售到批发,刚来四季青的时候是做二批。”
十年前,她从二批转做自己的品牌,“现在的客户哪里都有,北边到黑龙江、内蒙古,南到云南、广西。”
市场临近关门,记者再次坐上1006路公交车。车厢里,有人疲倦得闭着双眼,有人还在谈论着生意经。明天,他们或许又将坐上这辆车回到这里,抖擞精神,投入这火热的生活,继续追逐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