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宴连吃20年,相当闹猛
许多年事已高不太出门的老人也下楼,“能和老邻居们聊聊天,挺好的”
本报记者 边程壹 通讯员 朱颜
![]() |
舞蹈、越剧、旗袍秀……昨天上午,杭州小河社区阳光老人家好不热闹,小河街道第31届“小河之春”群众文化艺术节暨小河社区第20届重阳宴活动在这里举行。
文艺演出专场全部由小河本土文艺团队带来,9个自编自导的节目,除传统歌舞外,还有单簧管演奏、响扇、越剧等专业演出。这些节目,都是在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由社区各个文体团队自发推荐组织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与艺术节拥有一样长久生命力的,要数辖区老人们每年都期盼的那场重阳宴,那是社区已延续了20年的一项老传统。
昨天本报报道过,20年前,来自黑龙江的戴玉宝在杭州开饭店,他找到了当时小河社区的书记,提出了想请当地老人在重阳节吃饭的想法,由此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重阳宴”。
这一坚持,就是20年。尽管后来将饭店转让,他也要求接任者继续这一传统。
昨天,戴玉宝也赶到了现场,与老朋友们寒暄聊天,并带来了他与饭店接任老板陈雄一起准备的重阳宴菜肴和饭后水果。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重阳宴,跟去年一样,采取盒饭分餐制,虽不及往年十六道菜那般丰盛,但鲜美地道的口味还是获得了老人们一致好评。
“腿脚不太好,平时除非去医院看病,我一般都不下楼的。”曹雪华今年85岁,家住广兴新村。作为小河社区的老居干,曾为社区服务了14年。“今天重阳宴,特地下楼来和这些老邻居聊聊天,挺好的!”
“大家也是难得开心开心!”与曹雪华坐在同一桌的老邻居李忠一起说道,“我今年第四次参加重阳宴,平时退休在家没事做,社区这种活动好啊!”
参加小河重阳宴的老人多是相识多年的老邻居,除了沾沾“久久”的彩头,更重要是能够坐下来和老伙伴们叙叙旧,这场面用杭州话来说就叫“闹猛闹猛”。
“以前还没到80岁的时候,是我穿着服装到重阳宴上给老人们打扇子舞表演。”83岁的省级劳模汤金媛笑呵呵的,“现在轮到我年纪大了,来看别人演出了。”
今年为了庆祝重阳宴20周年,小河社区还特别制作了常青树签到,有70多位老人用五彩印泥将手印印在常青树上,共同完成常青树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