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成长读本·诗词大会

苏轼的“微笑”,为什么被同学们无视了呢?

“名师观察团”全新亮相
首期有请蔡少军

  本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全省喜爱古诗词的同学积极参与,更是收获了众多老师的手动点赞。从本周开始,“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将推出全新版块“名师观察团”,邀请全省语文名师,作为名师观察员,指导同学们学诗词,并和大家聊聊他们是如何理解一首诗(词),他们最爱的是哪位诗(词)人等。

  首位观察员是浙江中学语文界的“传说”之一、杭州高级中学启成学校语文老师蔡少军,他从大家熟悉的苏轼讲起,“我算是古诗词的忠实粉丝,尤其喜欢苏轼。这位文笔一流、潇洒不羁的乐天派诗人,当了近千年的顶流明星,现在仍是许多中小学生的偶像。”

苏轼不是只有一首《定风波》

古诗词里藏着大历史观

  我发现,不少入围“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决赛的选手,最爱的名句都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它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确实是苏轼的代表作,但不是他唯一代表作。他的另一首《定风波》,“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文采、意境不输分毫。还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堪比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被同学们无视了呢?

  因为读得少,大家在语文课上只学了前面那首《定风波》,能熟练背诵,并逐字逐句翻译,没有延展性阅读,也没有融会贯通。

  就像初中阅读名著《水浒传》,课本里仅有节选。练习时,我出了一道情境题:上马射箭救宋江的人是谁?答案是“小李广”花荣,结果有学生大笔一挥:李逵!就不怕他的体重和板斧把马压死吗?不读原著才会闹出笑话。

  课本可以帮我们学习诗词,但是在诗词的世界里,并不只有课本。当我们囿于课内,孤立地学习一首诗,写作会成为世纪难题。

  这让我想起一件趣事。有一次,初一的语文卷作文题叫《尝试》,我批完卷子,再也不想吃西红柿炒鸡蛋了。因为在近200份答卷中,三分之一同学的“尝试”都是做西红柿炒鸡蛋。就算这道菜再好吃,也禁不住一口气“吃”那么多。另外三分之二的同学,一半跟爸爸学骑自行车,还有一半跟着爸爸去爬山了。

  明明是开放性的作文命题,同学们却写不开;明明有那么多优秀作品的苏轼,同学们开口只有一首《定风波》,多么令人遗憾啊。

  往深里讲,这是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从不同的诗看不同的历史事件,横向拓宽、纵向深入,全方位、多维度构建历史观。我们写作文、学诗词,格局能不能再大一点呢?

  假如同学们平时能多读读课外的诗词,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自圆其说,当然更好。但如果没有足够时间课外阅读,怎么办?我的办法是回归课本,初中语文涉及84首诗词,近50位诗人,找到这些诗词和诗人之间的联系。这样读诗,大家看到的是鲜活的人和历史事件,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诗词的历史感,加之相关资料的拓展延伸,就可以实现文史的双向提升,同学们学会主动思考、学习。

《满江红》的背后

有多少英雄少年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如今在初三语文课文《词四首》中,可以读到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写这首词时,她在北京断续住了几年,思考改变中国。所以,她写完后,就去日本留学了。回国后,她投身革命,但起义失败,从容就义,年仅32岁。再读一遍她28岁时写的《对酒》:“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你会发现这位巾帼英雄早有革命救国的抱负。

  在那个年代为革命献身的仁人志士,还有谭嗣同。初中课本收录了他18岁写的诗《潼关》:“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样一首气吞河山、充满英雄气概的诗,出自一位18岁少年之手。只要读过这首诗,你就能看出他的胸襟气度和格局,很容易理解他为何选择以死来殉变法事业。

  再往前追溯,明朝的夏完淳抗清失败后被俘,面对洪承畴劝降,他说:“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而后英勇就义,初中课本也收录了他的诗《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写这首诗时,他才17岁。

  河山忠魂赋壮词。我在课上讲到秋瑾的《满江红》时,和同学们回顾了之前课本中学过的部分诗词,作者有个共同点:少年时就有英雄气质,最终也长成了英雄。

  别觉得这些英雄少年远在天边,其实他们近在眼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18岁就有改变天下的意图,而且和杭州高级中学大有渊源。杭高的前身是林启创办于1899年的养正书塾,当时的清政府为何支持创办西式学堂?就是因为经历过“戊戌变法”后,他们意识到闭关锁国行不通了,所以,才有了我们120余年的文脉传承。谭嗣同18岁时的远大抱负,看似失败,但从其深远影响看,实际上成功了。

  课本里的诗词读到这一步,同学们面对的不止是翻译几个字、几句诗,而是一连串的思考题:如今的我们能不能像18岁的谭嗣同那样有远大抱负,甚至能引领潮流?作为年轻人,对国家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应该用怎样的胸襟看待世界?

  当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古诗词瞬间走进我们的世界。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要胸怀天下,年轻人的诗歌、文字,也应该要有这样一种格局。


钱江晚报 成长读本·诗词大会 a0015 “名师观察团”全新亮相
首期有请蔡少军
2022-01-01 钱江晚报2022-01-0100010;钱江晚报2022-01-0100011;钱江晚报2022-01-0100012;钱江晚报2022-01-0100021 2 2022年01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