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创刊35周年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35年前,一图结良缘

何水法:我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钱江晚报都在场

2010年,何水法创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015年9月27日《钱江晚报》登载的何水法画作
1987年12月6日3版《东风吹着便成春》

  35年前,一图结良缘

  何水法:我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钱江晚报都在场

  冬日里的一个小阳春。在何水法先生的工作室,翻开他新近为迎接杭州亚运会创作完成的画册《亚洲之花》,45幅分别代表42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画作里,中国国花牡丹、柬埔寨国花隆都花、孟加拉国国花睡莲……浓淡相宜,栩栩如生,让人好像置身于一个亚洲花园。

  “亚运会是浙江与国家的大事,作为花鸟画家,我很想表达祝愿,传递情怀,所以花近两年时间画了这些亚洲国家的国花。”何水法说,画作会在2022年做公开展出。

  这位艺术家也是钱江晚报的资深读者,报纸在创刊的1987年就刊载了他的画作。

  35年来,他见证钱江晚报的初创和成长;而钱江晚报也始终关注着艺术家何水法一步步攀登艺术高峰,代表浙江画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钱报创刊,我画了一幅《牡丹图》

  画家何水法,1946年出生于杭州,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

  作为中国当代画坛最具代表性的花鸟画家之一,何水法的花鸟画,其大写意则深受青藤、八大之影响,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至万法,色墨交融、浑然一体、气旺神畅。

  他是从浙江成长起来的画家,所以与浙江的第一份都市报钱江晚报从一开始就特别有缘分。

  回到35年前的那个冬天,何水法至今记得他当年收到的一份邀约,请他参加浙江日报新创报刊——钱江晚报的创刊大会。彼时的他,已是中国知名画家,与浙江日报的很多记者都是老朋友。那天,“我本来是有活动安排的,但是再重要的活动都没有见证钱江晚报创刊要紧啊!”在创刊大会现场,他激情挥毫,创作了一幅书法,送给全省人民的新报纸作为见面礼。

  “钱江晚报是浙江省的第一份都市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份有号召力、信息量大的报纸,对老百姓来说,是应运而生。有政治、经济新闻,也有民生、文化新闻,非常接地气,也符合老百姓的需要。”何水法说。

  为了恭贺钱江晚报的诞生,20多位知名画家纷纷挥毫泼墨,为新生的钱江晚报送上自己的祝福。这些画作被登在1987年1月6日的报纸版面上,其中就有何水法的《牡丹图》。这是“何水法”的名字第一次刊在钱江晚报上。

  随后多年,何水法在艺术上更为精进。为画好每一幅作品,他广采博取,深入生活——单单为了画好牡丹,他先后十四次前往山东菏泽,多次赴洛阳,就是为了一次次看清牡丹的神韵。为绘画采风而踏过的城市,更是数也数不过来……

  “钱报非常关注我,一直跟踪报道我的每一步艺术探索之路。我也在钱报认识了很多代文化记者朋友。有的就是退休了,依然来往得有情有谊。”何水法说起这些,语气都欢快起来。

  “钱报办到今天有35年了,难得的是,这份报纸一直追求跟人民心连心。”何水法说,不管是媒体,还是艺术家,都是立足于中国的大地,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大地的养分,然后回报于人民,与时代同行。

  何水法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不仅在国内举办大型画展,还带着中国传统花鸟画作品走出国门,先后在德国、日本、波兰、西班牙、乌克兰、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在波兰和意大利设立何水法艺术中心,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法国、希腊、日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美。

  结缘之后,何水法的每一步,钱江晚报记者都是见证者。2015年米兰世博会,何水法创作的20幅“蔬果图”闪亮登场,为这场主题为“粮食”的世博会注入独特的中国韵味;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何水法在西湖边举办了“湖上留香”作品展,将国画、扇文化、园艺等中国传统的经典表现艺术融为一体。

  35年来,何水法和钱江晚报,可以说是互相陪伴,彼此见证。“我很高兴,将近半生的时光都有钱报的陪伴,可以说与钱报有‘半生情’啦!”何水法说。

  和钱报记者一起做公益

  作为艺术家的何水法,在家每天都要翻翻钱江晚报。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通过钱报,我能及时了解到各类重要讯息,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考。这份报纸,还带着我了解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可以通过艺术做一些公益,传达正能量。”

  多年来,何水法为钱江晚报的读者写春联,为需要帮助的读者捐画作,积极响应钱江晚报的公益倡导。

  印度洋海啸、台湾大地震……灾害发生,人们需要帮助时,何水法总是毫不犹豫,第一时间作画捐款,尽己所能。

  2008年5月23日,钱江晚报联合浙江经视、中国宝藏网共同主办了“亲爱的小孩——浙江百名书画家援助灾区孩子义卖”活动。他特别创作了一幅《紫气东来》参加义卖,现场便被一个企业以20万元认购,善款给孩子们……

  此前,何水法已经为四川灾区创作了国画《国香》《香远》和书法《大爱无垠》等作品。短短一周时间,他就为灾区筹得超百万元的善款。

  2012年6月13日,钱江晚报报道了身患淋巴瘤的17岁少年王冲冲因为无钱治疗,想要捐赠器官的新闻。稿子见报当晚8点多,钱报记者俞力培接到何水法打来的电话。画家动情地说:“这个孩子太朴实了,境界又那么高。每个人活着,总希望多活一天;不行了,把器官捐出去,这是一个人的境界。我没想到他是个17岁的小孩子。我想帮助他。”

  当晚9点多,何水法连夜开始创作。下笔前,何水法已在脑中精心构思好了画——6支康乃馨,祝愿王冲冲健康,意寓社会充满温馨。画完后,何水法给这幅画起名《新放》。这幅作品在钱江晚报上进行竞价义卖,最终被衢州一家公司以15万元的爱心款竞得,所得爱心款送到王冲冲的家人手上,用作治疗之用。

  多年来,作为画家的何水法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怀有善心,播洒善行。助学、助残、助孤,种种义举,他从不缺席。

  每一次做公益时,他都会第一时间和记者商量,他希望这样的事和公益心,能通过钱江晚报感召到更多的人,去触摸社会的心跳,去感悟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时间来到了2022年,记者面前的何水法,一身红色毛衣,精神抖擞。这些年来,他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关心周围的世界;他牵挂身边人的衣食冷暖,也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他用自己的一笔一画、一言一行,在完成着一幅最真实、最动人的画卷。

  中国画艺术给了何水法滋养,与社会的互动给了他视野,而为人民作画让他充满了使命感。艺术的初心和媒体的初心,交融在一起。

  本报记者 汪佳佳


钱江晚报 创刊35周年特别报道 a0005 35年前,一图结良缘 2022-01-03 钱江晚报2022-01-0300009;钱江晚报2022-01-0300012;钱江晚报2022-01-0300015;钱江晚报2022-01-0300011;钱江晚报2022-01-0300020;钱江晚报2022-01-0300007;钱江晚报2022-01-0300018 2 2022年01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