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创刊35周年特别报道

一群“学雷锋”的姐妹

“湖墅十姐妹”:因钱报被很多人认识
雷锋精神,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1998年12月23日的《钱江晚报》
尉梅荣(中)和她的姐妹们

  一群“学雷锋”的姐妹

  “湖墅十姐妹”:因钱报被很多人认识

  雷锋精神,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尉梅荣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透明袋,也翻开了一段封尘已久的旧时光。

  袋子里,一张张泛黄的旧报纸,“钱江晚报”四个字依然红艳艳,“如果不是钱江晚报,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认识我、认识我们‘湖墅十姐妹’。”她说。

  1998年12月23日,钱江晚报上第一次出现了“湖墅十姐妹”。后来,只要报纸上有这五个字出现,尉梅荣都会细心收集。时间累积,就有了厚厚的一摞。

  泛黄的纸张,黑白的照片,整齐的铅字,尉梅荣戴着眼镜凑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她指着照片中年轻的自己,抚了抚如今已经花白的头发,咧嘴笑了笑,“转眼都24年了,我都74岁了。”

  尉梅荣说,是钱江晚报的报道,让她们这些普通人闪闪发光。

  学雷锋做好事

  是生命中的一道光

  尉梅荣说,是钱江晚报带她走上了“人生巅峰”,不仅在全杭州出名了,后来还上了人民日报,见到了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拉着她走出了人生的灰暗……

  说起从前,尉梅荣记忆特别清晰,看不出她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尉梅荣曾是一名医生,1994年,她回到杭州妈妈身边,住在仓基新村。后来,母亲的过世给她带来巨大的打击,她深陷黑暗。泥沼中,“雷锋精神”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道光。尉梅荣比雷锋小八岁,在她成长的岁月中,“学雷锋做好事”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里,帮别人免费缝补尼龙袜,在粮食紧缺的年代,主动拿出粮票借给困难的人……

  病情有所改善后,尉梅荣走出了家门。每天出门,她都带一块抹布,从五楼下楼开始,一路擦着楼梯扶手下去。回家再从一楼一层层擦到顶楼;因为喜欢唱越剧,她每个月都会去敬老院为老人唱曲,还带着珍珠粉送给老人。 一边坚持做好事,她还一边找“志同道合”的人。

  第一个加入的就是同楼道的邻居,后来加入的还有湖墅公园两名售票员、银行工作人员……一个拉一个,“湖墅十姐妹”凑齐了,默默做着力所能及的善事。

  “湖墅十姐妹”火了

  从钱江晚报到人民日报

  “湖墅十姐妹”是有“规矩”的。比如说一个月集中搞一次活动,和小区残疾人结对、去儿童福利院看孩子、到社会福利院给老人唱越剧,刮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小广告)……她们以“姐妹”相称,从大姐、二姐一直到十妹。

  好事传千里。1998年冬天,“湖墅十姐妹”的名声从湖墅街道敬老院传到了钱江晚报记者的耳朵里,第一次出现在了媒体上。

  那个年代,报纸几乎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很快,“湖墅十姐妹”火了。

  1999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整版报道,轰动全城。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来杭写下“向十位大姐学习”;抚顺雷锋纪念馆把“湖墅十姐妹”的报道永久收藏……铺天盖地的“荣誉”,并没打乱“湖墅十姐妹”做好事的节奏。

  “那时候就觉得受关注了,责任也大了,我们要做得更多更好。”尉梅荣这个二姐,是姐妹们中的主心骨,“湖墅十姐妹”队伍越来越壮大,顶峰时期队伍中有70多人。

  拨开雾霾,从头开始

  她又组建了“丁桥十姐妹”

  2004年,尉梅荣的抑郁症发作。再后来,“三姐”(尉梅荣的妹妹)过世了。那之后,尉梅荣整整四年没有出过家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好像把她给“震醒了”。“有人埋在地底下100多小时还要活下去,我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活着?”有段时间,她一个人天天跑到西湖边去,从一公园走到六公园,手上举块牌子,上面中英文写着:“欢迎来到杭州,免费为您指路”,另一只手拿本《英语九百句》,不会就翻。

  2012年,她随儿子搬到了丁桥,念头再起,组建“丁桥十姐妹”。很快,她就有了一支40多人的队伍,一起回收旧电池、免费量血压、教人织毛线钩钩针,为老人们唱越剧……尉梅荣把儿媳妇童银河也发展成为了“丁桥十姐妹”的一员。

  因为搬家,尉梅荣和“湖墅十姐妹”几乎没了联系。2015年通过媒体,十几名“姐妹”重新搭上了线,“大姐都有90岁了,身体还不错。十妹还在上班嘞。”尉梅荣说,“太不容易了,我们‘湖墅十姐妹’还在。”

  这次的采访,是在新“湖墅十姐妹”之一的张招花家里完成的。姐妹们坐在一起聊天,实在难得,聊得最多的还是怎么继续做好事。

  一张张报纸

  持续传播着正能量

  转眼,“湖墅十姐妹”走过了24年。

  “如果不是钱江晚报,我们估计不会有那么多姐妹。”尉梅荣说,她充满感恩。当年,她们没想那么“高调”,阴差阳错地被媒体发现了,“让我平淡的一生有了一种记录。这一张张报纸,就是见证。”尉梅荣说,她很喜欢《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里的一句话: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她坚信“雷锋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钱江晚报创办已经35周年,她从报纸上获得很多,“我还经常会去找找曾经采访过我的记者呢,他们也到了退休年纪了吧?时间过得太快了。”

  尉梅荣说,她就喜欢看报纸上的正能量新闻,希望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雷锋精神”,心里有光。


钱江晚报 创刊35周年特别报道 a0009 一群“学雷锋”的姐妹 2022-01-10 钱江晚报2022-01-1000009;钱江晚报2022-01-1000012;钱江晚报2022-01-1000014;钱江晚报2022-01-1000007;钱江晚报2022-01-1000015 2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